[发明专利]一种酚基精馏釜残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1943.9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4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何林;李鑫钢;王成扬;杜金泽;周静;蔡思超;马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8/32 | 分类号: | C08G8/32;C08G8/28;C01B32/324;C01B32/348;C04B35/634;B01J20/20;B01J20/28;B01J20/3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馏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酚基精馏釜残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通过将酚基精馏釜残减压深拔得到减压拔出物和减压深拔釜残,其中减压拔出物经合成转化为酚醛树脂,而减压深拔釜残经碳化得到了气相产物和活性炭或者所述减压深拔釜残经萃取和交联聚合可制备缩合多聚芳烃树脂,能够有效地将酚基精馏釜残固废转化为性能优良的工业化产品,在缓解环境压力的同时经济效益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固废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酚基精馏釜残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固废,即工业固体废物,是工业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工业有害固体废物以及一般工业废物两种,其中一般工业废物主要包括盐泥、高炉渣以及钢渣等。固废的出现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增加成本投入。
酚基精馏釜残是粗酚精制过程中残留的精馏废固,一种有害废弃物,具有易溶于水的特质,所以其还会对周边水体以及土壤等资源产生污染,会对生态环境平衡形成破坏,甚至会对人体健康形成威胁,如处理不当,对环境影响较大。
目前对于工业中精馏釜残的处理主要有三种方法:填埋法、热解焚烧法和生物氧化法。
其中,填埋法包括工程库或贮留池贮存、土地填埋以及深井灌注几种,但填埋法极大的占用了土地资源,其中的有害污染物会渗漏到地下水层引起地下水污染。
热解焚烧法能耗低、处理过程简单,便于操作,但燃烧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硫和氮氧化物,卤代烃的燃烧还会产生二噁英,加重对空气的污染。
CN106902489A公开了一种CTC精馏釜残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首先向精馏釜残中加入溶剂做除杂工艺;然后向除杂后的混合液分批加入固体碱,升温回流反应,将高含量吡啶氯化物转化为碳、氢、氧、氮化合物,便于焚烧处理,但该方法最终采用焚烧处理,仍然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硫和氮氧化物,对空气具有一定污染性。
生物降解法主要利用微生物的降解原理,可实现工业精馏釜残的无毒害化处理,但生物降解法所需设施场地占用面积大,所需时间长,无法满足工业连续化大生产的处理要求。
CN103613242A公开了一种合成革精馏釜残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方法,所述方法按以下步骤:(1)收集DMF釜残和屠宰污水;(2)将DMF釜残和屠宰污水在调配池中加入添加剂进行稀释除毒酸化调节,PH值控制在7-9之间,再添加复合微生物菌群混合制成污水混合物;(3)将污水混合物输入厌氧反应器内进行培养和发酵;(4)污水混合物在厌氧反应器内培养和发酵,并自动分离沼气、沼液和沼渣;(5)沼气进入储气柜用于燃烧和发电上网;(6)沼液进入接触氧化池和斜管沉淀池后进入出水池达标排放,污泥进入污泥池后回到调配池回用;(7)沼渣进入沼渣池经生物质气化炉气化用于发电,余灰填埋处理。但该方法同样具有设施场地占用面积大,所需时间长,无法满足工业连续化大生产的处理要求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针对酚基精馏釜残的处理方法较少,而通用的精馏釜残的处理方法各自存在的缺点限制了其在酚基精馏釜残处理上的应用。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有效的精馏釜残处理工艺实现精馏釜残的资源化利用,解决精馏釜残废固处理的问题,并实现不产生二次污染同时实现价值回收的目的。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酚基精馏釜残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将酚基精馏釜残由固废转化为活性炭和树脂等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不仅有效的降低了釜残废固污染,且降低了酚基精馏釜残处理过程中对土壤和大气的污染,同时提高了釜残在工业中应用的利用价值。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酚基精馏釜残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酚基精馏釜残经减压深拔,得到减压拔出物和减压深拔釜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19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