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耕地肥力的复合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1883.0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9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卢姣姣;李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陆海生态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12N1/14;C12N9/04;C12N9/16;C12N9/18;C12N9/24;C12N9/26;C12N9/42;C12N9/50;C12N9/80;C12N9/88;C05G3/00;C05G3/80;C09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孙文伟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开***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耕地 肥力 复合 酶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升耕地肥力的复合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酶制剂包括如下组分:蔗糖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磷酸酶、植酸酶、脲酶、脱氢酶、芳基硫酸酯酶、丝状酵母菌、根霉菌、多粘放线菌、胶冻样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和保水剂。通过以上多种生物酶和微生物菌剂混合后得到复合酶制剂。再将该复合酶制剂与有机肥复配施用至农田耕地时,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疏松土壤,改善板结现象,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和有益菌含量,提高耕地肥力,促使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作物果实品质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耕地肥力的复合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逐渐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资不断在农业生产上应用,虽然达到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的目的,但是却对土地和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土地的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重用地、轻养地,重产出、轻投入,重化肥、轻农肥、忽视微肥、不用菌肥,从而造成土壤板结、盐碱化、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而且过量使用化肥会削弱作物生产能力,容易倒伏,导致减产;容易发生病虫害,使作物抗病虫能力减弱,易遭病虫侵害。
生物酶作为一种特殊的以蛋白质形式存在的生物催化剂,在食品、饲料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因其特异、高效、绿色环保等特点而备受青睐。土壤酶是土壤中起生化反应的各种酶的总称,研究表明,土壤酶活力与土壤肥力、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改善土壤酶活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耕地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而目前,用于改善耕地土壤性质的生物酶成分单一,种类有限,且大多效果不佳,对土壤的改善和农作物的生长促进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耕地肥力的生物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多种生物酶和微生物菌剂混合后得到复合酶制剂。再将该复合酶制剂与有机肥复配施用至农田耕地时,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疏松土壤,改善板结现象,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和有益菌含量,提高耕地肥力,促使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作物果实品质的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升耕地肥力的复合酶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蔗糖酶6~12份、蛋白酶6~10份、淀粉酶6~10份、纤维素酶5~10份、果胶酶2~8份、木聚糖酶3~6份、磷酸酶2~8份、植酸酶3~8份、脲酶4~8份、脱氢酶2~6份、芳基硫酸酯酶1~5份、丝状酵母菌3~5份、根霉菌2~5份、多粘放线菌1~5份、胶冻样芽孢杆菌1~5份、戊糖片球菌2~5份和保水剂0.5~5份。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蔗糖酶8~10份、蛋白酶6~9份、淀粉酶6~8份、纤维素酶6~8份、果胶酶2~6份、木聚糖酶3~5份、磷酸酶2~6份、植酸酶4~6份、脲酶5~7份、脱氢酶3~5份、芳基硫酸酯酶2~4份、丝状酵母菌2~4份、根霉菌3~5份、多粘放线菌2~4份、胶冻样芽孢杆菌1~3份、戊糖片球菌2~4份和保水剂1~2份。
优选地,还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海藻多糖3~8份和螺旋藻0.5~3份。
优选地,还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海藻多糖4~6份和螺旋藻1~2份。
优选地,保水剂为MP3005。
更优选地,MP3005保水剂为MP3005K4、MP3005KL、MP3005KM、MP3005KB、MP3005S、MP3005KCE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丝状酵母菌含量为6~8×107cfu/g、根霉菌含量为2~4×107cfu/g、多粘放线菌含量为5~7×107cfu/g、胶冻样芽孢杆菌含量为6~8×107cfu/g、戊糖片球菌含量为4~6×107cfu/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陆海生态科技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陆海生态科技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18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