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氧化稳定剂组合物及聚乙烯膜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1412.X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6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付建英;张珍一;于方波;咸贵慧;郑兴邦;张子俊;李东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三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13/02 | 分类号: | C08K13/02;C08K5/526;C08K5/134;C08K5/20;C08K5/098;C08K3/36;C08J5/18;C08L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纪志超 |
地址: | 276624 山东省临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稳定剂 组合 聚乙烯 | ||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助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氧化稳定剂组合物及聚乙烯膜料。抗氧化稳定剂组合物包括质量比为0.03~0.1:0.02~0.2:0.02~0.2:0.02~0.2:0.01~1的双(间十五烷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受阻酚类稳定剂、吸酸剂、二氧化硅和爽滑剂;所述受阻酚类稳定剂选自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双[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胺二乙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爽滑剂选自芥酸酰胺和/或油酸酰胺。所述抗氧化稳定剂组合物可以提高聚乙烯膜料的抗氧化性、透明性和开口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助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氧化稳定剂组合物及聚乙烯膜料。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包装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加工商和采购商关注的指标越来越多,一般要求同时满足抗老化、高透明、高开口、颜色稳定、加工稳定多方面的综合优良性能,因此需要设计能够满足多功能的添加剂配方以满足多种功能的技术指标要求。特别是聚乙烯膜料,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为了满足更高的品质,要求易于取用,表面摩擦系数要小,同时要求加工稳定性好、膜料颜色好,不易泛黄。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发现,要达到各项指标要求,配方组成及制造工艺尤其重要,常规配方及制造工艺一方面不能实现较好的多功能性能,另一方面难以达到同时实现高透明、易开口、好的颜色稳定性,同时还可能存在助剂添加量不合理,浪费添加剂、增加成本、产生不良副作用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氧化稳定剂组合物及聚乙烯膜料,本发明提供的抗氧化稳定剂组合物可以提高聚乙烯膜料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氧化稳定剂组合物,包括质量比为0.03~0.1:0.02~0.2:0.02~0.2:0.02~0.2:0.01~1的双(间十五烷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受阻酚类稳定剂、吸酸剂、二氧化硅和爽滑剂;
所述受阻酚类稳定剂选自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双[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胺二乙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爽滑剂选自芥酸酰胺和/或油酸酰胺。
优选的,所述吸酸剂选自硬脂酸锌和/或硬脂酸钙。
优选的,所述双(间十五烷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受阻酚类稳定剂、吸酸剂、二氧化硅和爽滑剂的质量比为0.03~0.05:0.02~0.05:0.02~0.05:0.02~0.2:0.01~0.3。
优选的,所述吸酸剂包括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钙的质量比为0.02:0.03。
优选的,包括质量比为0.03:0.02:0.02:0.03:0.04:0.11的双(间十五烷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硬脂酸锌、硬脂酸钙、二氧化硅和芥酸酰胺。
优选的,包括质量比为0.03:0.02:0.03:0.03:0.1的双(间十五烷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硬脂酸锌、二氧化硅和芥酸酰胺。
优选的,包括质量比为0.03:0.02:0.02:0.04:0.11的双(间十五烷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胺二乙醇酯、硬脂酸钙、二氧化硅和芥酸酰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乙烯膜料,包括聚乙烯和上文所述的抗氧化稳定剂组合物。
优选的,所述聚乙烯与所述抗氧剂稳定剂组合物的质量比为100:0.2~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三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三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14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