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的真型试验仿真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1410.0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1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翀;李仙琪;李立强;张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9B23/18;H02J3/00;H02H7/26;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550002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二次 智能 成套设备 试验 仿真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的真型试验仿真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
在主站系统与各个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之间设置有包括管理数据通信通道,实现对仿真信息和仿真指令进行传输;
在主站系统的故障仿真模块设置针对仿真配电故障点的故障仿真信号的分析、模拟和并行下装;
在主站故障仿真模块单元与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之间设置仿真管理通道,实现仿真操作模拟信号指令的下发;
在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侧增加仿真模拟信号的接收和执行模块,并按照故障仿真模拟信号指令,模拟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感知信号,并注入到配电保护、开关本体单元中,实现触发保护动作;
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侧采集配电保护和开关本体动作的信息并通过业务通道上送到主站系统,实现配电故障真型仿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步骤之前还包括:
对真型仿真配电线路的设备供电关系进行分析记录,并确定仿真故障点的位置信息;
依据故障点在真型仿真线路中所在位置,利用配电线路中设备相互供电的上下游关系,按照故障点上游设备产生故障信号,投入保护的设备并产生跳闸,形成保护故障信号对应设备的队列;
根据需求设置信号,形成最终的保护故障信号队列;
根据主站系统的前置采集模型数据,将信号队列中的各个信号与对应的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建立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护故障信号包括动作故障信号和跳闸信号,保护故障信号队列包括动作故障信号队列和跳闸信号队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主站系统的故障仿真模块设置针对仿真配电故障点的故障仿真信号的分析、模拟和并行下装具体包括:根据信号队列与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的对应关系,将仿真信号通过管理数据通道下发至各个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触发保护动作包括:
当保护故障信号为动作故障信号时,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配电保护动作;
当保护故障信号为跳闸信号时,保护动作为开关本体跳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采集配电保护动作和开关本体动作的信息并通过业务通道上送到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实现配电故障真型仿真具体包括:
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通过业务数据通道将故障业务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故障信号上送到主站系统中;
主站系统接收到故障信号后,配电故障分析模块进行故障处理,并推送分析结果给培训学员;
培训学员根据推送故障信息进行各种故障处置操作,完成故障培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模拟误报信号、漏报信号;
如果需要模拟误报信号,则增加误报信号至保护故障信号队列,如果需要模拟漏报信号,则从保护故障信号队列中删除漏报信号。
8.一种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的真型试验仿真系统,利用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系统包括:
主站系统,用于将采集到的信号通过管理数据通道发送至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侧、接收故障信息并处理分析、接受受训人员的操作和处置;主站系统包含但不限于故障仿真模块;
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侧,用于采集保护故障信号并通过业务单元将保护故障信息发送至主站系统;
管理数据通信通道,设置于主站系统与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侧之间,用于对仿真信息和仿真指令进行传输;
仿真管理通道,设置于故障仿真模块与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侧之间,用于实现仿真操作模拟信号指令的下发;
仿真模拟信号的接收和执行模块,设置于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侧,用于按照故障仿真模拟信号指令,模拟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感知信号,并注入到配电保护、开关本体单元中,实现触发保护动作;
业务通道,设置于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侧,用于将配电一二次智能成套设备侧采集配电保护和开关本体动作的信息上送到主站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141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