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搭接引流线的操作杆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1323.5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1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周金辉;马振宇;苏毅方;谢成;王子凌;童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H01R11/14;H02G1/1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接引 流线 操作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搭接引流线的操作杆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的操作杆包括固定自锁线夹及绝缘杆,固定自锁线夹包括导流线夹主体、用于卡接在绝缘杆上的转动组件和用于固定引流线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转动组件分别装配在导流线夹主体的上、下两端;通过绝缘杆的转动实现转动组件相对于导流线夹主体的转动,转动组件锁紧或松开被卡入导流线夹主体中的主导线;所述固定自锁线夹装配在绝缘杆上后,用于将电流从主导线接续到引流线上。本发明操作简便、快捷,夹持力稳定,且具备自锁防脱功能,既能够快速开闭,又避免复杂的拆卸过程,在绝缘杆作业过程中有效减少作业人员体力负荷,降低作业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绝缘杆作业法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快速搭接引流线的操作杆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10KV电力线路带电检修作业过程中,采用操作杆作业法来进行断接引流线是使用最平凡、工具数量和设备最少、工具重量最轻而且效率最高的一种作业方法。
目前,由于线路设备的更新换代和作业方法的不断进步,在对设备安全和人员安全的要求上也变得更加严格。然而,传统的操作杆短接引流线的工作模式都是将受电侧引线固定好后置于悬空状态,然后再逐相进行接引。
针对现有带电断接引流线方法步骤繁琐,引流线搭接时间长、等问题,结合现场作业环境复杂,传统作业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研制一种快速搭接引流线的操作杆,使其能够在断接引线过程中快速搭接,通过绝缘长杆操作,增大安全距离,提高作业安全性,确保作业流程顺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快速搭接引流线的操作杆及其使用方法,其通过固定自锁线夹卡在导线上完成引流线搭接,作业人员可以通过绝缘杆进行操作,从而避免安全距离不够、搭接步骤繁琐、检修时间长等问题,以便于后续检修工作的有序开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搭接引流线的操作杆,包括固定自锁线夹及绝缘杆,
所述固定自锁线夹包括导流线夹主体、用于卡接在绝缘杆上的转动组件和用于固定引流线的定位组件;
所述用于固定引流线的定位组件、用于卡接在绝缘杆上的转动组件分别装配在导流线夹主体的上、下两端;通过绝缘杆的转动实现转动组件相对于导流线夹主体的转动,转动组件锁紧或松开被卡入导流线夹主体中的主导线;
所述固定自锁线夹装配在绝缘杆上后,用于将电流从主导线接续到引流线上。
操作杆组装完成后,可通过转动卡接在绝缘杆上的转动组件来锁紧主导线,使固定自锁线夹与主导线、引流线连接在一起,从而恢复供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导流线夹主体上带有自锁块,用于卡接在绝缘杆上的转动组件上有与绝缘杆上端的Z形凹槽配合的定位销,Z形凹槽便于导流线夹主体的拆装,绝缘杆提供安全距离,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所述的转动组件通过转动轴连接导流线夹主体,通过安装在转动轴头部的主导线定位块将主导线锁紧在导流线夹主体上;用于固定引流线的定位组件通过定位螺栓连接导流线夹主体,通过安装在定位螺栓头部的引流线定位块将引流线固定在导流线夹主体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导流线夹主体包括导电主体、固定轴和自锁块,通过固定轴将导电主体与自锁块轴接,自锁块绕固定轴转动,实现上锁或解锁;
所述导流线夹主体上端设有一引流线限位槽,用于放置引流线;自锁块上锁时,使所述导流线夹主体中部形成凹槽,利用转动组件锁紧主导线;所述导流线夹主体下端开有螺纹孔,用于螺接转动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导流线夹主体还包括弹片,弹片的一端固定在自锁块上,另一端连接在位于固定轴处的导电主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13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