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等轴纳米晶Ti-Cu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51263.7 | 申请日: | 2020-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1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源;任玲;王海;杨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22C14/00 | 分类号: | C22C14/00;C22C1/02;C22F1/18;A61L27/06;A61C7/12 |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纳米 ti cu 板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等轴纳米晶Ti‑Cu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钛合金的化学成分如下(重量%):Cu:2~6;Ti余量。所述钛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为:真空自耗炉熔炼获得原材料铸锭;铸锭修磨后经过1000℃以上开坯锻造、精锻加工成板坯;板坯在800℃‑1000℃保温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板材获得超细纳米板条组织;淬火后,板坯在温度700℃~850℃下进行粗轧,热轧累计变形量大于等于90%,获得超细纳米板条组织板材;热轧后,板材在650℃~750℃精轧,加工后获得的板材组织为等轴晶粒,尺寸小于500nm,且在550℃及以下时效3h以内晶粒不发生粗化长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钛合金加工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抗菌等轴纳米晶Ti-Cu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钛合金是一种生物安全性优异的金属,其密度较低、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接近、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钛及其合金广泛地应用在医疗卫生领域,尤其是口腔和骨科修复领域,例如托槽、带环、矫治弓丝、支抗用种植体、人工关节(骻、膝、肩、踝、肘、腕、指关节等)、骨创伤产品(髓内钉、钢板、螺钉等)、脊柱矫形内固定系统等。
钛合金应用在医疗领域已经近70年,各种钛合金牌号层出不穷,更新迭代,已经逐渐不能跟上人们对更高医疗品质的需要,现有钛合金的缺点与人们的需求间的矛盾愈发凸显。首先,钛合金生物相容性良好,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但其同时也给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无害的环境。随着医用钛合金广泛应用,术后感染这一严重的并发症也成为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医用钛合金的另一个优点是密度低,弹性模量与人体接近,但作为承力型植入体使用时,例如人工髋关节的关节炳,经常出现断裂失效而引发的植入失败,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造成了沉重的精神与经济负担。故实现植入材料更轻、更强、更健康将成为新的、更加贴合实际与未来需要的重要命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等轴纳米晶Ti-Cu板材及其制备方法,该钛合金板材组织细密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等轴纳米晶Ti-Cu板材,其化学成分为(重量百分比): Cu:2~6(优选为3.5~4.5)、Ti余量。
本发明所述高强度抗菌钛合金板材制备过程为:
步骤一:采用真空自耗炉熔炼多次,获得原材料铸锭。铸锭修磨后经过1000℃以上开坯锻造、精锻加工成板坯;
步骤二:板坯在800℃-1000℃保温,保温时间
步骤三:板坯保温结束后快速冷却,冷却速率ΔT/t范围在150~350℃/s之间。板坯获得超细纳米板条组织;
步骤四:上述超细纳米板条组织板坯在温度700℃~850℃下进行粗轧,热轧累计变形量大于等于90%,获得超细纳米板条组织板材;
步骤五:上述超细纳米板条组织板材在650℃~750℃下精轧至目标尺寸的板材。
本发明所述一种抗菌等轴纳米晶Ti-Cu板的显微组织与性能如下:
(1)本发明所述抗菌等轴纳米晶Ti-Cu板材组织为等轴晶粒,尺寸小于500nm,且在550℃及以下时效3h以内,晶粒不发生粗化长大。
(2)当铜含量在优选范围内时,本发明所述抗菌等轴纳米晶Ti-Cu板材(厚度6毫米)的抗拉强度达到800-900MPa,延伸率高于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12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