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胺反渗透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0870.1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4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鹿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02 | 分类号: | B01D61/02;B01D71/56;B01D69/10;B01D69/02;B01D6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李笑磊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胺 反渗透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聚酰胺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分子多孔支撑膜;
-复合在高分子多孔支撑膜表面的聚酰胺功能层;其中
所述聚酰胺功能层中均匀分布有锌掺杂碳量子点和γ-聚谷氨酸/壳聚糖纳米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中所述锌掺杂碳量子点的含量是占据所述聚酰胺功能层的0.001~0.2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酰胺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锌掺杂碳量子点经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1重量份柠檬酸和0.5~0.6重量份乙酸锌均匀分散至大量超纯水中,再加入1~1.5重量份硫脲,混合均匀后于180~200℃恒温加热至少6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得棕色液体,以0.22μm滤膜去除大颗粒杂质,再经10000~12000r/min高速离心15~60min滤除小的沉淀,即得锌掺杂碳量子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聚酰胺反渗透膜中所述γ-聚谷氨酸/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含量是占据所述聚酰胺功能层的0.01~0.34%。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γ-聚谷氨酸/壳聚糖纳米颗粒经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搅拌下将1~2g/L的γ-聚谷氨酸溶液在4h内缓慢滴加至0.2~0.5g/L的壳聚糖醋酸缓冲液中,控制γ-聚谷氨酸与壳聚糖的重量比是5~10:1,继续搅拌至少12h,14KDa透析除去未结合的小分子聚合物得γ-聚谷氨酸/壳聚糖纳米载体;
UV吸收剂饱和水溶液以10mL/h的速度注入γ-聚谷氨酸/壳聚糖纳米载体中,中速搅拌过夜,14KDa透析除去游离UV吸收剂后冻干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酰胺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
UV吸收剂的注入量不大于γ-聚谷氨酸和壳聚糖重量和的8%;和/或
UV吸收剂是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或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功能层由芳香族多元酰氯与多元胺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备的。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聚酰胺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锌掺杂碳量子点颗粒和γ-聚谷氨酸/壳聚糖纳米颗粒加入芳香族多元酰氯油相溶液和/或多元胺水相溶液中均匀分散;
2)高分子多孔支撑膜单面浸涂水相溶液,然后同一面浸涂油相溶液,胶辊挤压并热处理后以去离子水洗漂即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相溶液中的芳香族多元酰氯的浓度是1.0~1.2%;
所述水相溶液中的多元胺的浓度是2.0~2.5%。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聚酰胺反渗透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但不限于:
1)应用于微生物含量较高的工况环境下;和/或
2)应用于紫外线强度较高的工况环境下;和/或
3)应用于高氯工况环境下;和/或
4)应用于高温环境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鹿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鹿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08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