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冷却通道的燃气管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9051.5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3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剑;李娟;陈园飞;秦红强;高新宇;杨永红;马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K9/60 | 分类号: | F02K9/60;F02K9/9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凯敏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冷却 通道 燃气 管路 | ||
1.一种集成冷却通道的燃气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通道(7)、分别设置在燃气通道(7)两端的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5),以及设置在燃气通道(7)侧壁上的冷却工质入口管接头(4)和冷却工质出口管接头(8),其中,冷却工质入口管接头(4)靠近第二法兰(5),冷却工质出口管接头(8)靠近第一法兰(1);
在冷却工质入口管接头(4)与燃气通道(7)的连接处设置有冷却工质入口集液腔(6),在冷却工质出口管接头(8)与燃气通道(7)的连接处设置有冷却工质出口集液腔(2);
燃气通道(7)侧壁中设置有沿燃气通道(7)轴向延伸的多个冷却通道(3),所述冷却通道(3)的一端通过所述冷却工质入口集液腔(6)与冷却工质入口管接头(4)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冷却工质出口集液腔(2)与冷却工质出口管接头(8)连通;
燃气通道(7)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若干燃气温度与压力测试接口(9);所述冷却通道(3)在所述燃气温度与压力测试接口(9)处,环向连通;
所述冷却工质入口管接头(4)与冷却工质入口集液腔(6)的连通部位、所述冷却工质出口管接头(8)与冷却工质出口集液腔(2)的连通部位,均设置有用于过渡连接和均流的栅格结构(10);所述栅格结构(10)的厚度大于等于5mm;
所述冷却工质入口集液腔(6)一部分位于所述冷却工质入口管接头(4)的冷却水出口端,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法兰(5)内;所述冷却工质出口集液腔(2)一部分位于所述冷却工质出口管接头(8)的冷却水入口端,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法兰(1)内;
所述冷却工质入口管接头(4)的冷却水入口端截面为圆形,冷却水出口端截面为椭圆形,且椭圆形长轴沿燃气通道(7)外壁轴向设置,从冷却工质入口管接头(4)的冷却水入口端到冷却水出口端的形状渐变且光滑过渡;所述冷却工质出口管接头(8)的冷却水入口端截面为椭圆形,且椭圆形长轴沿燃气通道(7)外壁轴向设置,冷却水出口端截面为圆形,从冷却工质出口管接头(8)的冷却水入口端到冷却水出口端的形状渐变且光滑过渡;
所述冷却工质入口管接头(4)上靠近第二法兰(5)处的内壁与燃气通道(7)内壁沿两者共同轴向截面之间的夹角α1、所述冷却工质出口管接头(8)上靠近第一法兰(1)处的内壁与燃气通道(7)内壁沿两者共同轴向截面之间的夹角均小于等于40°;
所述冷却工质入口集液腔(6)与冷却工质出口集液腔(2)结构相同,均为截面渐变式腔体,从法兰端向燃气通道(7)中部划分为依次连通的大腔、中腔和小腔;小腔的外壁与燃气通道(7)的内壁沿两者共同轴向截面之间的夹角α3小于等于40°,小腔的内壁与燃气通道(7)的内壁沿两者共同轴向截面之间的夹角α4小于等于20°,中腔的外壁与燃气通道(7)的内壁沿两者共同轴向截面之间的夹角α2小于等于30°;
所述燃气管路通过3D打印整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冷却通道的燃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3)在所述燃气温度与压力测试接口(9)外侧处的断面与冷却通道(3)底面之间的夹角α6小于等于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冷却通道的燃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质入口集液腔(6)和冷却工质出口集液腔(2)处的燃气通道(7)的内壁厚度,大于所述冷却通道(3)处的燃气通道(7)的内壁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冷却通道的燃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温度与压力测试接口(9)的外周整体呈圆台结构,所述圆台结构外壁与燃气通道(7)内壁沿两者共同轴向截面之间的夹角α5小于等于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冷却通道的燃气管路,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冷却通道(3)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冷却通道的燃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却通道(3)沿燃气通道(7)圆周均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冷却通道的燃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质入口集液腔(6)和冷却工质出口集液腔(2)均为环形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90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电设备保护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在多人语音中播放语音信息的方法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