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MIMO系统天线选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7278.6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7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宁悦;吴啸晨;倪明;吴海波;马骏;陈钧;徐帆;范瀚阳;高睿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08;H04B7/0413;H04B7/045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于瀚文;胡建华 |
地址: | 21000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mimo 系统 天线 选择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MIMO系统天线选择方法,所述分布式MIMO系统由M个RAU组成,并分散分布在小区内,每个RAU配置的天线数相同;所述分布式MIMO系统的覆盖范围等效为半径为R的正六边形区域;所述天线选择方法包括:小区内用户发送接入请求;根据所述接入请求估计所述接入请求所对应的小区中的当前用户数K;根据能效最优原则计算所述小区中可支持的最大用户数Ksupport;比较所述当前用户数K与所述可支持的最大用户数Ksupport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选择需要开启的RAU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配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MIMO系统天线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受到频谱资源和能耗的双重约束,未来通信系统需要从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SE)和能量效率(Energy Efficiency,EE)这两个角度进行优化设计,特别是从能量效率的角度,即实现系统能量效率的最大化。
为实现系统能量效率最大化,通常根据小区内用户数动态地进行基站天线选择。现有技术方案主要是从频谱效率的角度进行天线选择,或是虽然从能量效率的角度进行天线选择,但是只适用于集中式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即基站天线集中布置在小区内某一固定位置。而为解决小区内信号覆盖的问题,当前小区内基站天线通常是分散分布在小区内的不同位置,因此缺乏有效的天线选择方法来提高系统能量效率。
早在1987年,为了解决室内通信的覆盖盲点问题,Saleh A.A.M.等人首次提出了分布式天线这一概念,它指的是基站天线分散分布在小区的各个角落,并通过光纤或无线方式与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Unit,CU)相连。天线的分散分布除了可以很好地解决覆盖盲点这一问题之外,还可以大大缩短用户与基站之间的接入距离,扩大分布式MIMO系统的覆盖范围,减小发射功率,并且可以大大提升边缘用户的服务质量,提高传输性能,因此,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分布式MIMO系统相关的应用与研究工作。
分布式MIMO系统的基站天线在小区内的分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基站天线分为若干个天线簇,一个天线簇就构成了一个无线接入单元(RAU),这些天线簇在小区内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另一种是基站天线在小区内的位置是随机的,通常服从均匀分布或是泊松分布。针对第一种基站天线分布,许多学者对其信道容量、系统谱效和系统能效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工作。在多用户场景中,分布式天线配置对应的信道容量要高于集中式,特别是对小区边缘用户来说,分布式天线配置获得容量提升最为明显。诸多学者研究在瑞利衰落信道的分布式MIMO系统中,折中考虑了系统的能效与谱效,推导出系统能效关于系统谱效的近似闭式表达式,并且该表达式还适用于集中式MIMO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系统能效的角度来看,不管是采用理想的还是实际功耗模型,对于小区边缘用户来说,分布式MIMO系统的性能都要优于集中式。
针对分布式基站天线分布方式,亦有许多学者在信道容量、天线位置的优化选择等方面对分布式MIMO系统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布式MIMO系统的天线选择方法,在保证系统吞吐量的同时能够提升系统能效。
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MIMO系统天线选择方法,包括:
所述分布式MIMO系统包括M个无线接入单元RAU,M个无线接入单元RAU分散分布在小区内,每个无线接入单元RAU配置的天线数相同;
所述分布式MIMO系统的覆盖范围等效为半径为R的正六边形区域;
所述天线选择方法包括:
小区内用户发送接入请求;
估计接入请求所对应的小区中的当前用户数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72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钳口的增径套筒
- 下一篇:一种5G信号测试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