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疗专用液冷循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5818.7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7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平;王国祥;吴昕;何银波;钟仁明;傅玉川;唐志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利尼科医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7/02 | 分类号: | F25D17/02;F25D2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专用 循环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专用液冷循环设备,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对冷却箱中的冷媒液进行制冷的制冷系统、储存制冷后冷媒液的保温箱,制冷系统中设置有温度控制系统,保温箱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保温箱上连接有出液管,冷却箱上连接有进液管,出液管和进液管上连接有循环泵,循环泵上设置有流量调节控制系统,出液管邻近保温箱的一端设置有除冰渣机构。解决了现有临床中缺少专门针对医疗应用的冷媒液循环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疗专用液冷循环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对人体局部组织降温能够使血管收缩、细胞缺氧,能够让伤口周围的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抑制细胞的活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可减少局部流血,降低细菌的活动力和细胞的代谢,因而可以防止炎症甚至化脓的扩散。通过医学临床发现,低温还能够在放疗中减轻因射线使水分子电离,产生氧自由基对细胞DNA损伤、上皮细胞脱落而导致的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等症状。
现有临床中,常用的降温方式是采用从冷冻室拿出的冰袋或冰块进行冰敷,冰袋或冰块的温度过低,对组织的直接刺激导致耐受性差,并且低温保持时间不够长,导致冰敷效果不理想,使用不方便。
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医用循环制冷机,可以采用一个与需要降温的组织处结构和位置匹配的降温终端,比如可以是一个柔性且密封的冷媒袋,也可以是一个能够传递温度的壳体等,通过制冷机向该降温终端中通入制冷后的冷媒液,再将温度变高后的冷媒液从降温终端中导出到制冷机中循环制冷,从而保证制冷效果,且使用更加灵活。
现有技术中的工业用冷媒液循环机,对冷媒液的制冷温度和循环流量控制精度较低,且为了防止冷媒液结冰,通常会在冷媒液中增加添加剂,如果冷媒液泄露,这些添加剂将会对患者的伤口造成污染,特别是对患者口腔等部位进行降温时,如果冷媒液发生泄露很容易造成中毒事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专用液冷循环设备,解决了现有临床中缺少专门针对医疗应用的冷媒液循环机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医疗专用液冷循环设备,其包括对冷却箱中的冷媒液进行制冷的制冷系统、储存制冷后冷媒液的保温箱,制冷系统中设置有温度控制系统,保温箱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保温箱上连接有出液管,冷却箱上连接有进液管,出液管和进液管上连接有循环泵,循环泵上设置有流量调节控制系统,出液管邻近保温箱的一端设置有除冰渣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进液管将温度不够低的冷媒液送入到冷却箱中并通过制冷系统进行冷却,温度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制冷系统的制冷温度达到预设值,以保证制冷温度的准确性,再将制冷合格的冷媒液通过保温箱进行存储,以供循环泵抽取后从出液管送出到制冷终端进行制冷。保温箱内设置的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能够实时向控制器反馈保温箱内冷媒液的液位高度和温度变化值,从而保证保温箱内冷媒液不会溢出同时又有足够的量供制冷终端进行制冷,循环泵上的流量调节控制系统能够对冷媒液的循环流速进行控制以满足不同的冰敷时间需求。
本方案中的冷媒液循环机通过精准地控制冷媒液循环流速、冷冻温度能够对患者不同部位的冷敷适应性调整,由于是通过流动的冷媒液进行冰敷,柔性的冷媒液能够充分填充制冷终端的每个角落,以保证对待冰敷组织冰敷的充分性,使冰敷效果更好;由于是冷媒液循环冰敷,冰敷的温度不用太低,能够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配合度。
设置在保温箱出水口上的除冰渣机构能够借助冷媒液的水力驱动冰渣收集斗将冰渣过滤板过滤掉的冰渣倒入冰渣回收流道中,进而除去冷媒液中的冰渣,避免冰渣堵塞出液管、损坏循环泵。由于在本冷媒液循环机中设置了除冰渣机构,使得冷媒液中不需要添加任何防冻添加剂,使冷媒液更加安全,在通过制冷终端冷敷时,能够提高安全性,即使出现泄漏也不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利尼科医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利尼科医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58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