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机水箱冲压生产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45103.1 | 申请日: | 2020-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0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山;黄长勇;时一平;张而耕;周锦祥;赵正东;许向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43/12;B21D4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闫世巍 |
| 地址: | 2240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水箱 冲压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机水箱冲压生产设备,包括冲压底座,所述冲压底座的上方设有冲压箱,所述冲压箱的内侧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滑轨,所述限位滑轨通过与其匹配的滑块固定连接有冲压块,所述冲压箱的外侧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密封贯穿冲压箱的侧壁,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有转动圆盘,所述转动圆盘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一直杆,所述第一直杆通过第三转轴与冲压块连接。本发明通过转动圆盘、第一直杆、冲压块、齿条等结构的配合,会带动圆形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二直杆的摆动,从而带动第一异形杆的摆动,进而在冲压完成后将物件自动推出,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水箱冲压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现有技术中,柴油机水箱冲压生产设备在传送物件时,由于传送带的高度固定,并且高于冲压底座,所以传递物件的效果不够好,在冲压完成后,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冲压完成的物件取下,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为此,我们提出柴油机水箱冲压生产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柴油机水箱冲压生产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柴油机水箱冲压生产设备,包括冲压底座,所述冲压底座的上方设有冲压箱,所述冲压箱的内侧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滑轨,所述限位滑轨通过与其匹配的滑块固定连接有冲压块,所述冲压箱的外侧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密封贯穿冲压箱的侧壁,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有转动圆盘,所述转动圆盘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一直杆,所述第一直杆通过第三转轴与冲压块连接,所述冲压箱的内侧侧壁通过第四转轴连接有圆形齿轮,所述圆形齿轮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直杆,所述第二直杆远离圆形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异形杆,且第一异形杆为U字形,所述冲压块远离限位滑轨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与圆形齿轮匹配的齿条,所述地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直杆,所述第三直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三直杆,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地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架,所述伸缩架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直杆,所述第四直杆上设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通过传动带与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伸缩架远离第三直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齿条远离冲压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异形杆,且第二异形杆为L字形,所述第二异形杆远离齿条的一端与横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冲压箱的一侧侧壁设有第一矩形开口,所述第二异形杆活动贯穿第一矩形开口。
优选地,所述冲压箱的下端侧壁设有第二矩形开口,所述冲压块、齿条与第二直杆均活动贯穿第二矩形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异形杆与第二直杆不在同一平面上,且第二异形杆与传送带不在同一平面上。
本发明中有益效果如下:通过转动圆盘、第一直杆、冲压块、齿条等结构的配合,会带动圆形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二直杆的摆动,从而带动第一异形杆的摆动,进而在冲压完成后将物件自动推出,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冲压块的上下移动带动第二异形杆的上下移动,使横杆也上下移动,挤压伸缩架,从而调整了传送带的传送角度,方便了物料的传递;通过设置第二异形杆与传送带不在同一平面,与第二直杆不在同一平面,使得第二异形杆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影响物件从传送带传递到冲压底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柴油机水箱冲压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圆形齿轮、第二直杆、第一异形杆的侧视连接关系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51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