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流阀与阀基控制设备的接口装置及通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3667.1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2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关兆亮;魏晓光;路建良;谢敏华;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2M1/09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流 控制 设备 接口 装置 通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流阀与阀基控制设备的接口装置及通信方法,接口装置包括: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子模块控制信息数据包;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对应子模块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控制模块将子模块控制信息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子模块控制信息并发送到对应的子模块;将对应子模块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进行组合,将子模块运行状态信息数据包发送到对应的桥臂控制单元;供电接口模块为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及控制模块供电。本发明的桥臂控制单元与各子模块的数据信息依次通过第一通信模块、控制模块、第二通信模块进行交互,省去了从二次控制室到阀厅的大量光纤走线,便于后期检修维护,有效提高阀基控制设备和阀塔子模块通信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流阀与阀基控制设备的接口装置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阀基控制设备(Valve-Based Controller,VBC)作为连接极控制保护设备和换流阀的中间环节,主要负责实现全体子模块和整个桥臂乃至换流阀整个系统的运行控制和安全保护。相较于晶闸管直接串联的常规直流,柔性直流输电的换流阀包含多个由全控型器件IGBT组成的子模块,每个子模块需独立控制,且当输电系统的电压等级越高,需要的子模块数量也越多。为了实现VBC与数量众多的子模块之间长距离的同步点对点通信,目前工程应用方法通常为在VBC内部配置子模块通信机箱,每个通信机箱通过长距离光纤与一定数量的子模块相连,由于所述机箱能够连接的子模块数量有限,因此往往需要配置多个通信机箱及配套机柜,造成VBC设备成本增加且占地面积较大;此外,由于VBC与换流阀物理位置相距较远(一般达到200米以上),因此,该拓扑方式下需要铺设数量巨大的长距离光缆,极大的增加了换流阀设备生产安装成本以及后期设备运行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阀基控制系统与换流阀之间使用光纤通信方式造成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成本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换流阀与阀基控制设备的接口装置及通信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换流阀与阀基控制设备的接口装置,阀基控制设备包括多个桥臂控制单元,换流阀包括多个桥臂,每个桥臂包括多个子模块,当一个桥臂控制单元通过至少一个接口装置控制同一桥臂的子模块的运行状态时,接口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供电接口模块、至少一个第一通信模块及多个第二通信模块,其中,第一通信模块,分别与桥臂控制单元连接及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桥臂控制单元发送的子模块控制信息数据包;第二通信模块,与子模块一一对应,分别与控制模块及对应的子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对应子模块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控制模块,用于将子模块控制信息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子模块控制信息,并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到对应的子模块;将对应子模块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进行组合,并通过第一通信模块将得到的对应的子模块运行状态信息数据包发送到对应的桥臂控制单元;供电接口模块,分别与外接电源、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及控制模块连接,用于为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及控制模块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当一个桥臂控制单元通过多个接口装置控制同一桥臂的子模块的运行状态,且多个接口装置中任意一个接口装置为主接口装置时,接口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通信模块,与下级接口装置的第三通信模块两两互连,用于与上级接口装置及下级接口装置通信。
在一实施例中,当接口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通信模块时,所有的第一通信模块互为备用通信模块。
在一实施例中,接口装置设置于屏蔽罩外壳中,屏蔽罩外壳用于抵抗强电磁干扰;当一个桥臂控制单元通过多个接口装置控制同一桥臂的子模块的运行状态时,多个接口装置置于不同的安装地点,或多个接口装置置于同一接口设备箱内。
在一实施例中,当一个桥臂控制单元通过多个接口装置控制同一桥臂的子模块的运行状态时,多个接口装置的供电接口模块由不同外接电源供电,或多个供电接口模块并联组合后由同一外接电源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36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