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APP责任主体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41584.9 | 申请日: | 2020-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7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 发明(设计)人: | 窦禹;易立;陆希玉;任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6F21/12 | 分类号: | G06F21/12;G06F16/951;G06F16/9536;G06F16/955;G06F21/5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祗志洁 |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app 责任 主体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APP责任主体的方法及系统,属于应用程序APP资源管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系统包括配置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域名提取模块以及数据分析模块。本发明方法包括:配置爬取任务并下发;对接收到的爬取任务进行解析,开启爬虫进程采集应用信息;域名提取模块启动APK分析程序;从URL链接中提取域名,过滤掉第三方SDK库中的域名;启动爬虫进程,根据域名爬取网站信息以及网站的企业主体;数据分析模块统计各域名出现的次数,分析APP责任主体。本发明能有效实现自动化分析以及主动获取APP责任主体,从多源来获取APP的潜在责任主体信息,可从隐藏的信息中发现责任主体,提高了发现责任主体信息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应用程序APP资源管理领域,涉及一种确定APP责任主体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确定APP责任主体的方式是通过各大应用市场中的开发者信息来确定该款APP的责任主体,虽然大部分APP在应用市场中进行了实名认证,但是还是会有一些APP没有入驻应用市场,或者使用了伪冒的身份信息。明确APP的责任主体有助于打击违法应用APP,保护用户的隐私。
现有的确定APP责任主体的方法主要从APP应用市场中的开发者信息来确定。在正规的应用市场中进行了开发者认证功能,其责任主体准确率较高,但是没有认证的无法确定其责任主体,并且有的APP没有在应用市场中发布,也无法确定其责任主体。
针对以上情况,需要通过主动分析技术来确定APP的责任主体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为了确定APP的责任主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APP责任主体的方法及系统,通过主动方式构建第三方SDK资源库,并且通过主动爬取技术和分析技术,收集多源数据,通过对多源数据分析处理确定APP的责任主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APP责任主体的系统,包括:配置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域名提取模块以及数据分析模块。
用户通过配置模块配置APP爬取任务并下发给数据采集模块,APP爬取任务的信息包括待爬取的网址、APP应用市场名称、XML路径语言Xpath解析字段以及爬取周期。
数据采集模块解析接收到的APP爬取任务,首先爬取APP应用信息以及下载APP的应用程序包APK存储在APP应用信息库中;其次,数据采集模块开启爬虫进程进行网站数据采集,获取网站信息以及网站的企业主体;所述的APP应用信息包括:APP名称、主包名称、开发者信息、APK下载地址、发布时间、下载量以及版本信息;并下载APP的APK;将所采集的信息及下载的APK存入APP应用信息库;
域名提取模块定期扫描APP应用信息库,当有新的APP应用信息时,获取相应的APK,进行APP信息采集,包括:(1)模拟APP运行并抓包分析,获取APP在运行期间访问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RL链接;(2)基于沙盒APP分析静态源码,提取APP中包含的所有域名;域名提取模块从获取的URL链接中提取域名;域名提取模块对提取的各域名,检测是否属于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库中的域名,若是过滤掉,若不是,将域名推送给数据采集模块,调用爬虫进程进行网站数据采集;
数据分析模块接收数据采集模块爬取的APP应用信息、域名提取模块提取的域名、根据域名爬取的网站信息以及域名的企业主体,对域名的出现次数进行统计,并为不同网站获得的企业主体设置不同权重,将权重与对应的域名出现次数相乘作为企业主体的优先级数值,优先级数值越大,表示企业主体是APP的责任主体的概率越大;根据计算的优先级数值,对企业主体进行排序,保留在超过阈值的企业主体,作为APP的责任主体。
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在开启爬虫进程进行网站数据采集时,爬虫进行首先判断域名是否合法,若不合法不进行爬取,若合法,判断域名是否有对应的网站,若有,爬取网站源码,分析源码发现对应的企业主体,若不存在网站,则通过在记录企业信息的网站上根据域名爬取对应的企业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未经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15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