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爆灯具的立柱式进线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41332.6 | 申请日: | 2020-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1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怀;李玉如;陆如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顿智能动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12;F21V23/06;F21V25/12;F21V27/00;F21V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胡强 |
| 地址: | 爱尔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爆 灯具 立柱 式进线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灯具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爆灯具的立柱式进线组件,其包括:一端接合至盖件的第一连接件;接合至第一连接件并在第一连接件接合盖件之时未锁紧电缆而在第一连接件接合盖件之后锁紧并定位电缆的定位件,以避免电缆在定位件接合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一连接件接合盖件期间发生转动,定位件未接合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部分露出第一连接件;连接至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以将定位件套置在其内部并露出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该进线组件通过采用合理的结构和布局,使得其无需采用额外的多部件进行结构密封,节省成本、简化安装步骤,在装配期间,电缆不再需要跟随其所附接的零部件旋转,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较长电缆经常发生缠绕的技术性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具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爆灯具的立柱式进线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爆灯具在其安装盖与灯杆的装配连接(比如连接结构)方面通常存在零部件多、结构复杂、安装困难等问题以及由于设计不合理导致的电缆在二者安装或拆卸过程中出现缠绕的问题。由于为了满足防爆灯具在安全性能方面的诸多要求,比如,防水、防尘等,现有的连接结构通常需要采用多个垫片来实现此功能。此外,由于连接结构中包含的连接件通常安装在安装盖从其主体向灯杆延伸的连接端内部,这导致部分安装过程需要深入安装盖连接端的内部,提高了装配的操作难度,同时也不便于后期的维护。
基于此,相关技术人员致力于设计一种用于防爆灯具的连接组件,其能够进行快速便利地装配,有效降低了装配难度,从而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防爆灯具的立柱式进线组件,借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爆灯具的立柱式进线组件,所述进线组件用于连接所述防爆灯具的盖件和杆件并供传输电力的电缆穿过,所述进线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接合至所述盖件;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接合至所述第一连接件并在所述第一连接件接合所述盖件之时未锁紧所述电缆而在所述第一连接件接合所述盖件之后锁紧并定位所述电缆,以避免所述电缆在所述定位件接合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接合所述盖件期间发生转动,所述定位件未接合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部分露出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以将所述定位件套置在其内部并露出所述第一连接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被构造为防爆格兰头,所述定位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被构造用于接合所述第一连接件;密封部,所述密封部抵接所述连接部;锁紧部,所述锁紧部被构造成脱离或锁紧所述密封部以释放或锁紧定位所述电缆。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被构造成柱状,所述第二连接件在其周面上布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分别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布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利用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并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而彼此固定,所述杆件插入所述第二连接件内并利用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而抵接所述杆件来实现彼此固定,从而防止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杆件之间发生轴向及径向位移。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沿周向均匀布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周面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周面上共轴布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盖件具有从其主体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突出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盖件利用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定位孔而彼此固定以防止所述盖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发生轴向及径向位移。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置第一螺纹以与所述盖件螺纹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第二螺纹以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螺纹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还设置第三螺纹以与所述定位件螺纹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顿智能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伊顿智能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13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