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冲击动力学原理的腱鞘囊肿治疗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39764.3 | 申请日: | 2020-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5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昊旻;郇勇;代玉静;王君;李钰;刘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焦海峰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冲击 动力学 原理 腱鞘 囊肿 治疗 | ||
1.一种基于冲击动力学原理的腱鞘囊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冲击头、击打装置、拉杆,
击打装置设置为实体圆柱体结构,击打装置外侧呈同轴排布套设有外壳,外壳的后端外侧设置有套管,击打装置的后端沿着套管内侧套设有弹簧,弹簧的后端和外壳的尾端连接,弹簧的前端和击打装置的内侧后端连接;
所述拉杆的自由端部穿插过套管、外壳和击打装置连接,击打装置的自由端部设置有冲击头,拉动拉杆把手控制击打装置的冲击头相对于外壳前后移动;
将冲击头与腱鞘囊肿相接触,通过击打装置释放冲击波进行冲击破碎治疗;
所述冲击头设置为数个半径不统一的凸起,以冲击头的外端面圆心为基准,相邻凸起沿着冲击头的半径等间距呈放射状排布设置,凸起的半径自中心向外侧依次呈递增式排布且整体呈凹形的曲面结构;冲击头采用金属铝和声阻抗材料制备而成;
所述冲击头中凸起的半径r公式设定为(1):
其中,冲击头端部的凹陷曲面半径设置为R,以曲面的圆心为坐标轴原点,其横向坐标为x,其纵向高度为y;
所述外壳的自由端部的轮廓设置为呈三角函数的余弦函数曲线,控制装置击打过程中内外压强平衡,其中曲线公式为(2):
其中,以外壳的侧视图为基准,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x轴与外壳端部共面,其纵向高度为y。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冲击动力学原理的腱鞘囊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校准装置,固定校准装置设置有校正螺丝和校正槽,校正螺丝通过固定校准装置卡入校正槽,控制固定冲击头在发射的过程中不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冲击动力学原理的腱鞘囊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发射装置,发射装置通过发射开关进行能量锁定;所述拉杆的尾端设置为拉杆把手,拉杆把手设置为圆盘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冲击动力学原理的腱鞘囊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包括限位销和限位孔,限位孔设置在发射装置的发射开关处,限位销设置在击打装置的外侧壁上,限位销在外壳内移动时保持压缩状态,限位销移动到发射装置时弹入限位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冲击动力学原理的腱鞘囊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径大于击打装置的内径,通过拉杆控制击打装置和外壳相对移动,击打装置的尾端初始位置在拉力作用下嵌入在外壳的前端,形成冲击动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基于冲击动力学原理的腱鞘囊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腱鞘囊肿治疗仪的使用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针对身体产生腱鞘囊肿的部位,一只手握住外壳固定不动,另一手握住拉杆尾端向外拉伸,控制击打装置受压产生冲击动能;
(2)将治疗仪竖直放置在腱鞘囊肿的部位上,将外壳端部的冲击头对准腱鞘囊肿,向下按压控制治疗仪不移动;
(3)通过按动发射装置中的发射开关,控制击打装置释放冲击动能,冲击头一定的速度弹出接触腱鞘囊肿,产生冲击力形成冲击波击破腱鞘囊肿;
(4)移走治疗仪,检查患部腱鞘囊肿破碎情况,当冲击破碎不完全时再进行上述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基于冲击动力学原理的腱鞘囊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拉杆尾端向外拉伸直至限位销从发射装置中的限位孔中弹出,锁定冲击动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976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