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Z隔框预成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39257.X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8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谈源;丁文杰;唐海波;陈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3/06 | 分类号: | B29C53/06;B29C53/80;B29C53/84 |
代理公司: | 北京锦信诚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3 | 代理人: | 胡新瑞 |
地址: | 2131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框预 成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Z隔框预成型装置及方法,包括:腹板夹模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夹板和下夹板以及与所述上夹板连接的夹紧驱动件,所述夹紧驱动件驱动所述上夹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下夹板,用以夹紧预浸料的腹板位置;第一翼板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腹板夹模组件的一侧面,包括顶模以及驱动所述顶模朝向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件;第二翼板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腹板夹模组件的另一侧面,包括推模以及驱动所述推模朝向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本发明使用第一翼板驱动组件和第二翼板驱动组件同步反向驱动预浸料层叠板的两端部,使得预浸料层叠板在成型过程中两端同时受力成型,提高了直Z隔框成型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Z隔框预成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的进步,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宽体客机除了机身壁板大量采用先进复合材料,机身隔框也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尤其直Z形隔框在宽体客机的制造过程中大量使用,基于此,对直Z形隔框的加工效率与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中,直Z型隔框的加工方式为设置一压合面为直Z型的模具,通过推压机构对预浸料进行定位、碾压等操作将预浸料片从“I”形转变为“Z”形。然而这种加工工艺存在对预浸料的施压不均衡的问题,容易导致预浸料从“I”形转变为“Z”形的过程中厚度不均匀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直Z隔框预成型装置及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Z隔框预成型装置及方法,提高直Z隔框成型的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Z隔框预成型装置,包括:
腹板夹模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夹板和下夹板以及与所述上夹板连接的夹紧驱动件,所述夹紧驱动件驱动所述上夹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下夹板,用以夹紧预浸料的腹板位置;
第一翼板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腹板夹模组件的一侧面,包括顶模以及驱动所述顶模朝向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件;
第二翼板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腹板夹模组件的另一侧面,包括推模以及驱动所述推模朝向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件;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与所述夹紧驱动件的驱动方向平行设置,且预浸料成型时,所述顶模和推模朝向相反的方向驱动预浸料折弯成直Z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翼板驱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顶模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板,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夹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顶模的第三驱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翼板驱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推模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板,以及驱动件所述第二夹板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推模移动的第四驱动件。
进一步地,在放置预浸料时,所述第一夹板上朝向所述顶模的面、所述下夹板上朝向所述上夹板的面以及所述推模上朝向所述第二夹板的面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在放置预浸料时,所述顶模与所述第一夹板之间、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推模之间留有间隙,以便于预浸料的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夹板、下夹板、顶模和推模均为加热板,采用电加热或者水循环加热。
进一步地,在驱动预浸料弯折时,所述顶模与所述第一夹板之间、以及所述推模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略大于预浸料层叠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在驱动预浸料弯折时,所述顶模与所述第一夹板同步同方向移动,所述推模与所述第二夹板同步同方向移动。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一种直Z隔框预成型方法,应用上述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92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