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网络覆盖的锚点问题识别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35578.2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9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童海生;安久江;胡晓;王毅;张军营;陈聪;陈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H04W2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梁倩 |
地址: | 31001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覆盖 问题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覆盖的锚点问题识别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采集用户终端上报的4G测量报告和5G测量报告;对4G测量报告和5G测量报告进行解析,得到4G小区覆盖栅格和5G小区覆盖栅格;对4G小区覆盖栅格和5G小区覆盖栅格进行叠加处理,确定锚点小区的重叠覆盖栅格比例和良好覆盖栅格比例;根据重叠覆盖栅格比例和良好覆盖栅格比例,识别锚点小区的锚点问题。本发明结合现场实际无线环境情况,基于测量报告进行锚点问题识别,更有效提升用户使用感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锚点弱覆盖对5G小区感知影响无法评估的问题,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结合实际用户覆盖情况评估锚点问题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网络覆盖的锚点问题识别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5G网络的部署和5G的应用接入需求泛化,使用5G网络的用户数量呈上升趋势,目前用户使用的5G信号主要来源于非独立(non-standalone,NSA)组网的5G基站,NSA组网下用户先从锚点4G小区接入然后进行5G辅站添加接入5G网络,由于在NSA组网下控制面锚点均在LTE侧,因此锚点小区如果存在邻区或覆盖问题将对5G性能产生巨大影响。
具体地说,一方面锚点小区弱覆盖问题会导致5GNR无法接入,现有技术中针对该问题一般采用直接通过锚点4G小区级覆盖率或栅格级覆盖率进行识别,但是该方法主要集中在4G网络上进行识别,无法评估4G弱覆盖对具体5G小区的感知影响,而锚点小区覆盖提升主要提升5G用户感知,如果仅通过4G覆盖率进行判断既无法做到4/5G协同,也无法进一步说明4G弱覆盖小区究竟对哪个5G小区的感知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对于锚点小区的4/5G邻区规划/优化是基于拓扑结构方式规划,例如规划半径1KM以内,每开通一个5G站点,周边1KM以内的锚点4G小区均需要添加5G小区作为邻区,现有技术中针对邻区漏配和冗余识别同样基于拓扑距离进行核查,没有结合网络的实际覆盖情况进行评估,而网络的实际覆盖环境非常复杂,例如部分锚点小区覆盖距离超过规划邻区添加距离,部分锚点小区覆盖距离较近,1公里外已无该锚点小区信号,会导致现网存在大量的锚点小区漏配/冗余问题,而仅通过拓扑距离无法准确识别出锚点漏配和冗余问题,且现有技术中的锚点漏配和冗余识别主要通过小区经纬度判断,对小区工参表的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出现工参经纬度偏差的问题就会导致识别结果出现严重偏差,无法识别现网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基于网络覆盖的锚点问题识别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覆盖的锚点问题识别方法,包括:
采集用户终端上报的4G测量报告和5G测量报告;
对4G测量报告和5G测量报告进行解析,得到4G小区覆盖栅格和5G小区覆盖栅格;
对4G小区覆盖栅格和5G小区覆盖栅格进行叠加处理,确定锚点小区的重叠覆盖栅格比例和良好覆盖栅格比例;
根据所述重叠覆盖栅格比例和所述良好覆盖栅格比例,识别所述锚点小区的锚点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覆盖的锚点问题识别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终端上报的4G测量报告和5G测量报告;
解析模块,用于对4G测量报告和5G测量报告进行解析,得到4G小区覆盖栅格和5G小区覆盖栅格;
处理模块,用于对4G小区覆盖栅格和5G小区覆盖栅格进行叠加处理,确定锚点小区的重叠覆盖栅格比例和良好覆盖栅格比例;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重叠覆盖栅格比例和所述良好覆盖栅格比例,识别所述锚点小区的锚点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55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