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抽样轨迹数据的交叉口到达率估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34703.8 | 申请日: | 2020-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1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唐克双;姚佳蓉;谈超鹏;孙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65;G08G1/081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宏泰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抽样 轨迹 数据 交叉口 到达 估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抽样轨迹数据的交叉口到达率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抽样车辆轨迹数据,并将排队轨迹间的到达率预处理成到初始到达率矩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将通过交叉口进口道的抽样轨迹数据的位置信息预处理成与停车线的相对距离,根据每个轨迹点的速度判断车辆在该点的运行状态是否停车,从而得到抽样轨迹中的排队车辆加入排队的关键点,对每个周期内相邻两条排队轨迹之间的间隔,计算该间隔的到达率,则有:
其中,j为周期编号,k为轨迹编号,Kj为周期j的抽样轨迹数,λk,j为周期j第k-1条轨迹与第k条轨迹的到达间隔之间的到达率,Sstop-bar为进口道停车线的位置,Sk,Sk-1分别为轨迹k和k-1加入排队的位置,Tk,Tk-1分别为轨迹k和k-1加入排队的时刻;
12)获取每个周期的到达率向量定义一个单位时间间隔将所有周期的到达率向量标准化,则每个单位时间间隔的到达率的计算式为:
其中,上标0表示初始单位到达率,为周期j单位时间间隔i的初始到达率,Ki,j为周期j单位时间间隔i内的排队轨迹数,Δ为单位时间间隔的时长,Tk,i为单位时间间隔i和轨迹k-1和k的到达间隔重叠的时间;
每个周期的到达率向量的表达式为:
13)将排队轨迹间的到达率预处理成到初始到达率矩阵,则有:
其中,为初始到达率矩阵,C为时段内的周期长度,J为研究时段内的周期数,I为一个信号周期内的单位间隔数,且
2)根据初始到达率矩阵,通过奇异值阈值算法对初始到达率矩阵中的空值进行填充得到填充后的到达率矩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采用核范数替代矩阵的秩,则到达率矩阵的空值填充问题表示为:
其中,||||*为矩阵的核范数,ΛJ×I为估计的到达率矩阵,即填充后的到达率矩阵,PΩ(·)表示初始矩阵中已知的元素,即已知的单位到达率;
22)采用奇异值阈值算法求解得到的序列收敛于空值填充问题的一个近似问题,则有:
其中,τ为比较阈值项,Λ为估计的到达率矩阵ΛJ×I;
3)对填充后的到达率矩阵进行修正和修补后得到最终的到达率矩阵,对每个周期的到达率向量进行累加乘以单位时间间隔的长度得到每个周期的流量;
利用历史抽样轨迹中排队轨迹和非排队轨迹的流量比对填充后的非停车间隔到达率进行修正,并对没有抽样轨迹的周期采用近邻周期的到达率均值进行修补,得到最终的到达率矩阵,对每个周期的到达率向量进行累加乘以单位时间间隔长度得到每个周期的流量,则有:
若周期长度不能被单位时间间隔整除,则周期流量为:
所述的排队轨迹和非排队轨迹的流量比Rq的表达式为:
其中,qnon-stopped为历史抽样轨迹中非排队轨迹的数量,qqueued为历史抽样轨迹中排队轨迹的数量;
对填充后的非停车间隔到达率进行修正具体为对非排队车辆的到达率进行比例缩放,则有:
其中,为修正后的周期j内非排队到达时间间隔i的到达率,为矩阵填充后周期j内非排队到达时间间隔i的到达率估计值,为矩阵填充后周期j内排队到达时间间隔i的到达率估计值,Δcr为标定的周期内排队车流和非排队车流的分界间隔的编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抽样轨迹数据的交叉口到达率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2)中,单位时间间隔i和轨迹k-1和k的到达间隔重叠的时间Tk,i的计算式为:
其中,TΔ,i,TΔ,i+1为单位时间间隔i和i+1的起始时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470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理坐标保型加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水卷材加工用边料裁切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