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晶合金剃须刀片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3364.1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0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邵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C45/10 | 分类号: | C22C45/10;B22D27/02;B22D27/15;B26B21/58;C22C1/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南方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5 | 代理人: | 佘琼群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剃须 刀片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非晶合金剃须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剃须刀片是采用锆基非晶合金、钛基非晶合金、铜基非晶合金、铁基非晶合金、铂基非晶合金或钯基非晶合金而制造的非晶合金剃须刀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晶合金剃须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锆基非晶合金包括Zr-Al-(Cu/Ni)系合金、Zr-Al-Cu-(Ni/Ti/Fe)系合金、Zr-Al-Cu-Ni-(Ta/Nb/Co/Ti)系合金、Zr-Al-Cu-Fe-(Co/Ag)系合金、Zr-Ti-Al-Cu-Fe-Ag系合金;所述铜基非晶合金包括Cu-(Zr/Hf)-Ti系合金、Cu-(Zr/Hf)-Al系合金、Cu-Ti-Hf-(Nb/Zr)系合金、Cu-Zr-Al-(Y/Ag/Ti)系合金、Cu-Zr-Ti-(Y/In/Ni)系合金、Cu-Zr-Ti-Ni-(Sn/Si/Nb)系合金;所述铁基非晶合金包括Fe-(Ga/Cr)-Mo-C-(B/P)系合金、Fe-(Cu/Ni/Co)-Nb-Si-B系合金、Fe-(Ga/Cr)-Mo-(Er/Y/Dy/La)-C-B系合金、Fe-Cr-Mo-(Ga/Al)-P-C-B-Si系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晶合金剃须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晶合金剃须刀片的维氏硬度为450-700,屈服强度为1000-3500 MPa,弹性限度为2%-3.5%,镍释放量为0-0.012 mg/cm2/week,经受500-3000 h的盐雾测试后其表面仍然良好无腐蚀。
4.一种非晶合金剃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晶合金剃须刀包括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剃须刀片。
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非晶合金剃须刀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剃须刀片整体外形轮廓的制备:在真空状态或惰性气氛的保护下,利用锆基非晶合金、钛基非晶合金、铜基非晶合金、铁基非晶合金、铂基非晶合金或钯基非晶合金的合金锭通过压铸成型法或吸铸成型法或喷铸成型法制备出剃须刀片的整体外形轮廓;
(2)成型刀口部分:通过热塑性成型技术或快速放电成型技术对刀口部分进行成型,消除刀口部分的气孔,得到精密度和强度等力学性能大大提高的非晶合金剃须刀片。
(3)表面处理:对得到的非晶合金剃须刀片进行滚筒研磨和/或磁力研磨和/或拉丝处理和/或抛光处理和/或喷砂处理和/或物理气相沉积处理和/或喷涂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晶合金剃须刀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剃须刀片整体外形轮廓的制备为:在真空状态或惰性气氛的保护下,利用锆基非晶合金、钛基非晶合金、铜基非晶合金、铁基非晶合金、铂基非晶合金或钯基非晶合金的合金锭通过压铸成型法或吸铸成型法或喷铸成型法制备出剃须刀片的整体外形轮廓,包括如下步骤:
①投料:将锆基非晶合金、钛基非晶合金、铜基非晶合金、铁基非晶合金、铂基非晶合金或钯基非晶合金的合金锭放入立式(或卧式)压铸机或吸铸机或喷铸机的供料装置,并由所述供料装置投入到真空度为10-1-10-3 torr立式(或卧式)压铸机或吸铸机或喷铸机的熔融装置中;
②熔融:利用感应加热或电阻加热或电弧加热的方式将步骤①中的合金锭熔融并形成熔汤,通过磁搅拌技术以达到将熔汤充分均匀混合的目的,所述熔汤的温度为900-1750oC;
③将步骤②得到的熔汤倒入剃须刀片模具浇口套中,然后以冲头将熔汤注入剃须刀片模具中,所述冲头的速度为0.1-6 m/s,剃须刀片模具的温度为200-350 oC;在倒汤过程中,利用喷枪向剃须刀片模具表面喷射惰性气氛以达到清洁剃须刀片模具表面的熔汤碎屑的目的;
④冷却:对步骤③中注入熔汤的剃须刀片模具进行冷却成型,得到非晶合金剃须刀片,冷却速度为100-106 K/s,冷却时间为10-30 s;
⑤产品取出:利用产品取出装置接住从剃须刀模具顶出的非晶合金剃须刀片后再输送到产品出口,得到非晶合金剃须刀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336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耐火阻燃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快速换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