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电解液泄漏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33361.8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2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娟;徐凤;沈建;瞿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电池组 电解液 泄漏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电解液泄漏检测装置,包括箱体和VOC检测仪,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所述箱体上还活动连接有封闭门,通过移动所述封闭门交替切换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的启闭状态,所述VOC检测仪与箱体连接。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检测无损且准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节省等待检测仪归零时间,大幅提高操作效率;保证密封腔的密封性,保证测量准确度;连接便捷,不影响封闭门的移动;适用范围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电解液泄漏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电解液泄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型的清洁能源,具有无污染,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高等优点。一般单体锂离子电池会进行一定的串并联后组装在密封的壳体内,形成锂离子电池组。单体电池是由极片、电解液及铝塑膜封装组成,它会因为其自身缺陷及封装工艺原因,存在漏泄的风险。电解液是由有机溶剂组成,该有机溶剂易挥发且可燃,存在腐蚀性能够腐蚀电子原器件并且对人体有害。对电池组进行电解液漏液监控,能够提前识别风险,降低危害。目前通常通过肉眼观察电池外观判断是否漏液,人工依赖度极高,检测准确率低;其他方法通常在电池组上设置复杂装置或传感器检测其漏液情况,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成本较高。
例如,一件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电池舱电解液泄漏检测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监测装置”,其授权公告号CN102865976B,方法包括:(a)从分别设置在电池舱内不同位置的多个温度-压力采集装置接收多对温度数据和压力数据,其中,每个温度-压力采集装置包括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压力传感器;(b)分别对接收到的温度数据和压力数据进行融合;(c)确定融合后的压力是否大于融合后的温度下的压力阈值;(d)如果融合后的压力大于压力阈值,则确定电池舱电解液发生泄漏。该发明利用传感器监控压力的方式改变了电池组的构造,增加了其本身的重量及制造成本,减小的电池组的比能量。
另一件授权公告号CN103208656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池组系统及其漏液检测方法,系统包括数个电池单体、封闭液和包含封闭液的电池箱,电池单体浸泡在封闭液中,电池箱由箱体与盖板组成,封闭液为阻燃、绝缘、比重小于电解液并且与电解液不溶的液体,箱体上设置一个封闭液出口和一个封闭液入口,出口经过循环泵和液体分离装置与入口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循环通道,液体分离装置内设置检测部件,当电池的那元中发生电解液泄漏时,混杂有电解液的封闭液流经液体分离装置时被检测部件检出,并且检测部件给出反馈信号。该发明利用封闭液循环通路检测封闭液和电解液混合液的物理化学特性,此种方式对于检测器的精度要求高,成本高;且将电池组浸泡在封闭液中,极易造成电池组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肉眼检测不准确,装置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成本高,易对电池组造成损伤的问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电解液泄漏检测装置及方法,准确有效且无损地检测漏液情况,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电解液泄漏检测装置,包括箱体和VOC检测仪,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所述箱体上还活动连接有封闭门,通过移动所述封闭门交替切换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的启闭状态,所述VOC检测仪与箱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未经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33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