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自行车车圈的预成型治具及成型模具、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2852.0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7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叶金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佰业兴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0 | 分类号: | B29C70/30;B29C33/50;B29L31/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自行车 车圈 成型 模具 方法 | ||
碳纤维自行车车圈的预成型治具及成型模具、成型方法,固化完成后,可将成品和塑胶件从固化腔内一同取出,再将塑胶件进行分离,由于塑胶件具有柔性,可保证二者的顺利分离,且不会造成倒钩缺失,也不会造成倒钩内折,同时,该种模具结构可极大降低生产成本,适合大规模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自行车车圈的预成型治具及成型模具、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档自行车的需求越来越多,自行车运动越来越普及,人们开始追求更加轻巧的骑行工具,碳纤维由于其轻而强的特点,非常适合制造轻量化的自行车,目前,高档自行车的“碳纤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传统的碳纤维自行车车圈的模具采用三片式成型,模具成本高,成型入模方式复杂,且滑块易变形,胎唇倒钩造型易缺失,胎槽易内折等诸多缺点。或者,直接采用胎槽缠绕工艺又会造成碳纱浪费严重,倒钩位置纱层不连续,影响产品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碳纤维自行车车圈的预成型治具,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碳纤维自行车车圈的预成型治具,自行车车圈包括车圈本体、两个支撑脚和两个倒钩,车圈本体设有内腔,两个支撑脚分别固接在车圈本体底端的两侧,两个倒钩分别固接在两个支撑脚的末端且相对布置,车圈本体之内腔底壁、两个支撑脚和两个倒钩之间形成了配合腔,该预成型治具包括具有柔性的塑胶件,该塑胶件包括塑胶本体,所述塑胶本体包括一体设置的成型部和活动配合部,该成型部可伸入配合腔内且成型部顶端面与车圈本体底端面相贴合,成型部两侧壁分别与两个支撑脚内侧面相贴合,且成型部两侧壁分别设有与倒钩形状相适配的一个钩槽。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活动配合部朝向靠近成型部的方向凹设有第一凹槽;或者,所述活动配合部朝向远离成型部的方向凸设有第一突起。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成型部顶端面呈圆弧形,所述两个钩槽相背向布置。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预成型治具还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形状与车圈本体之内腔形状相适配。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车圈本体头端呈圆锥形,所述芯体头端为圆锥形。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碳纤维自行车车圈的成型模具,其应用上述所述的预成型治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下成型模具、上成型模具和滑块,所述上成型模具与下成型模具相开合配合,所述下成型模具和上成型模具之间形成固化腔,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固化腔内,且所述滑块与塑胶件之活动配合部呈嵌合配合。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活动配合部朝向靠近成型部的方向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滑块设有与该第一凹槽相嵌合配合的第二突起;或者,所述活动配合部朝向远离成型部的方向凸设有第一突起,所述滑块设有与该第一突起相嵌合配合的第二凹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三是:碳纤维自行车车圈的成型方法,其应用上述所述的碳纤维自行车车圈的成型模具,包括:
预成型:先将碳纤维原料缠绕在芯体外周,接着,将塑胶件之成型部顶端面靠抵在芯体底端的碳纤维原料上,再将碳纤维原料继续缠绕在芯体外周和塑胶件外周直至达到所需的厚度以形成预成型的半成品;
固化成型:将半成品放入成型模具的固化腔内,且移动滑块直至滑块与塑胶件之活动配合部呈嵌合配合,以使半成品定位在固化腔内,接着进行固化成型,得到自行车车圈的成品;
固化完成后,移动滑块以使滑块与塑胶件之活动配合部相分离,再将成品和塑胶件从固化腔内一同取出,最后将塑胶件与成品进行分离即可。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佰业兴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佰业兴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28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