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余热沼液蒸发浓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2627.7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5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归尚(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姚昌胜 |
地址: | 201799 上海市青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余热 蒸发 浓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余热沼液蒸发浓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沼液预处理:将沼气池的沼液通过离心泵抽出,并将沼液原液经过混凝、过滤,得到预处理后沼液;S2.沼液预热:将S1中预处理后沼液经预热器预热至温度为60℃~80℃,然后再加入到高温蒸发器的内腔;S3.蒸汽制造:将水通入加热器进行加热,使水形成高温一次蒸汽;S4.沼液蒸发浓缩;S5.蒸汽压缩循环利用;S6.冷凝水循环利用。本发明通过对沼液进行预处理,方便除去沼液中的杂质,降低了杂质在沼液浓缩时的影响,同时通过对蒸汽进行循环利用,降低了能量的流失,减小了经济成本,增加了能量的利用率,另外通过对冷凝水循环利用,进一步增加了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沼液浓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余热沼液蒸发浓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沼液是有机物质经发酵后形成的褐色明亮的液体,含有各类氯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生长素、糖类、核酸及抗生素等。沼液主要用于浸种、叶面喷肥、拌营养土及保花保果剂、无土栽培母液、种养花卉等。然而市面上各种的沼液蒸发浓缩的方法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5776734A所公开的一种沼液处理方法,其虽然实现了能够很好的进行固液分离,且固液分离后的二级分离液可以实现完全回流,解决沼液二次污染问题;二级分离液可进行精细化处理,实现沼液高质化利用,但是并未解决现有的沼液蒸发浓缩的方法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沼液中的杂质容易影响沼液的浓缩过程,且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不方便利用蒸汽的余热对沼液进行蒸发浓缩,同时冷凝水直接排放,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利用余热沼液蒸发浓缩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余热沼液蒸发浓缩的方法,通过对沼液进行预处理,方便除去沼液中的杂质,降低了杂质在沼液浓缩时的影响,同时通过对蒸汽进行循环利用,降低了能量的流失,减小了经济成本,增加了能量的利用率,另外通过对冷凝水循环利用,进一步增加了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余热沼液蒸发浓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沼液预处理:将沼气池的沼液通过离心泵抽出,并将沼液原液经过混凝、过滤,得到预处理后沼液;
S2.沼液预热:将S1中预处理后沼液经预热器预热至温度为60℃~80℃,然后再加入到高温蒸发器的内腔;
S3.蒸汽制造:将水通入加热器进行加热,使水形成高温一次蒸汽;
S4.沼液蒸发浓缩:将S3中得到的高温一次蒸汽通入高温蒸发器的外腔,使高温一次蒸汽对高温蒸发器的内腔内部的沼液进行加热,对沼液进行蒸发浓缩处理,且在沼液受热后蒸发产生高温二次蒸汽;
S5.蒸汽压缩循环利用:将S4中产生的高温二次蒸汽经蒸汽压缩机处理得到压缩二次蒸汽,并将压缩二次蒸汽循环回高温蒸发器作为补充热源再利用;
S6.冷凝水循环利用:浆S5中的压缩二次蒸汽经空气能热泵与热声发动机回收余热,冷凝成汽凝水,输出至冷凝水收集器,将收集的冷凝水通入加热器中完成冷凝水循环利用。
优选的,所述S1中混凝过程中加入混凝剂,所述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铁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先投加聚合氯化铝铁后投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保持50~100s的时间间隔,所用混凝剂的用量分别为1200mg/L、12mg/L。
优选的,所述S1中过滤的具体步骤为:取混凝沉降后的澄清沼液进行后续预处理,使沼液分别通过两级pp棉以及超滤膜过滤完成预处理过程。
优选的,所述S2中高温蒸发器的内部压强保持在0.020Mpa~0.060Mpa。
优选的,所述S3中产生的高温一次蒸汽的温度为95℃~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归尚(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归尚(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26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