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齿轮圈端面倒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2262.8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4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廖庆云;潘桔生;江开云;张雪东;颜小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恒裕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00 | 分类号: | B24B9/00;B24B27/00;B24B41/06;B24B4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陈铭浩 |
地址: | 418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 端面 倒角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齿轮圈端面倒角装置,包括底座和打磨机,所述底座的下端面中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顶部位于底座的上方安装有转台,所述转台的内侧中部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端传动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的外部对称套设有两组第二螺套,所述两组第二螺套的外部均安装有滑块,两组所述滑块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内撑架。本发明中,首先,采用内撑式装夹结构,可实现齿轮的自动内托装夹处理,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齿轮装夹操作的便捷性,从而便于齿轮盘的倒角加工使用,其次,采用双面同步式倒角结构,可实现齿轮双面的同步倒角处理,既提升了齿轮倒角操作的便捷性,同时也提升了齿轮倒角加工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轮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轮圈端面倒角装置。
背景技术
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然而现有的齿轮圈端面倒角装置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大多采用机械式装夹结构,装夹齿轮时需要操作人员直接参与,使用扣件、夹具和工具将齿轮进行固定处理,装夹操作费时费力,装夹处理的便捷性较差,其次,大多采用单面式倒角结构,仅可实现齿轮单面的倒角处理,当齿轮单面倒角完成后需要人工将齿轮翻面进行另一面的倒角处理,难以实现齿轮双面的同步倒角处理,倒角操作的便捷性较差、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齿轮圈端面倒角装置,夹持操作需要操作人员手工装夹处理,装夹操作的便捷性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齿轮圈端面倒角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齿轮圈端面倒角装置,包括底座和打磨机,所述底座的下端面中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顶部位于底座的上方安装有转台,所述转台的内侧中部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端传动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的外部对称套设有两组第二螺套,所述两组第二螺套的外部均安装有滑块,两组所述滑块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内撑架,所述底座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左端安装有电动油缸,所述电动油缸的右端传动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右端对称转动连接有两组支撑转架,所述两组支撑转架的外侧均安装有打磨机,所述打磨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打磨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撑架的形状呈F型结构,所述内撑架的顶部外侧嵌设有橡胶衬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安装架的左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贯穿竖板的限位滑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两组支撑转架的左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套,两组所述第一螺套之间安装有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的顶部安装有旋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滑块的底部对称安装有两组与转台相互贴合的滑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撑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顶部呈环状阵列安装有多组与转台相互贴合支撑滚珠,所述转台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支撑滚珠的滚珠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前端安装有电控开关,所述电控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伺服电机、电动油缸、打磨机和双轴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恒裕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恒裕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22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螺旋式嫁接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用于电子设备的横流式空气冷却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