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拔插型墙面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31485.2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2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利成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0 | 分类号: | H01R13/70;H01R13/62;H01R2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52 | 代理人: | 杨毅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拔插型 墙面 插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拔插型墙面插座,包括接线模组、接线端口、插座盒、卡接框、面板、双孔电插孔、三孔电插孔、双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三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接线端口分别连接火线、零线和地线,面板设计有双相和三相插孔,插座盒内置安装有双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和三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一种安全拔插型墙面插座,按压操作压杆,运动主板通过运动槽顺着导向运动杆向下运动,此时运动连杆推动导电铜板向两侧运动,导电铜板与导电铜片金属面接触,完成通电,断电时则向上拔起操作压杆,导电铜板与导电铜片脱离接触,实现断电,运动主板板体底部中心位置安装有磁吸立柱,磁吸立柱与磁吸基座磁性对接,保证了通电时导电铜板与导电铜片结构对接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座领域,特别是一种安全拔插型墙面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这样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通过线路与铜件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来达到最终达到该部分电路的接通与断开。传统的插座内部设计多为使用金属弹片与插头相接触夹紧,利用金属本身的物理特性夹紧插头,这样的设计在拔插插头时候比较费力且时间久了金属弹片发生金属疲劳易造成短路,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安全拔插型墙面插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拔插型墙面插座,包括接线模组、接线端口、接线螺钉、插座盒、卡接框、面板、双孔电插孔、三孔电插孔、双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三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接线端口分别连接火线、零线和地线,面板设计有双孔和三孔插孔,插座盒内置安装有双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和三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
优选的,基于插座盒内部与双孔电插孔和三孔电插孔外侧端螺钉安装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的设计保证了插头插入的稳定性,双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和三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支架连接安装有导电铜片,双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或三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一端或者双端制动后才能完成通电,保证了通电的安全性,三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的地线位置设计有接地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三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由导电铜板、运动连杆、运动主板、运动槽、导向运动杆和操作压杆组成,基于运动主板两侧使用转轴连接安装运动连杆,运动连杆与导电铜板转轴连接,操作压杆安装在运动主板板体顶端位置,基于运动主板板体轴线位置加工成型有运动槽,运动槽通槽内置安装有导向运动杆,按压操作压杆,运动主板通过运动槽顺着导向运动杆向下运动,此时运动连杆推动导电铜板向两侧运动,导电铜板与导电铜片金属面接触,完成通电,断电时则向上拔起操作压杆,导电铜板与导电铜片脱离接触,实现断电。
优选的,所述双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和三孔电插孔电控制单元结构设计一致。
优选的,所述操作压杆杆体套装有复位弹簧,运动主板板体底部中心位置安装有磁吸立柱,磁吸立柱与磁吸基座磁性对接,保证了通电时结构对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磁吸基座由磁吸槽和基座组成,磁吸槽安装在基座轴线中心位置,磁吸槽与磁吸立柱对接,磁性相吸吸附稳定。
优选的,所述运动连杆中心通槽位置内置安装有定位运动杆,定位运动杆的设计保证了运动连杆水平运动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一种安全拔插型墙面插座,按压操作压杆,运动主板通过运动槽顺着导向运动杆向下运动,此时运动连杆推动导电铜板向两侧运动,导电铜板与导电铜片金属面接触,完成通电,断电时则向上拔起操作压杆,导电铜板与导电铜片脱离接触,实现断电,运动主板板体底部中心位置安装有磁吸立柱,磁吸立柱与磁吸基座磁性对接,保证了通电时导电铜板与导电铜片结构对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安全拔插型墙面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安全拔插型墙面插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利成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利成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14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