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栖硅藻的半固体悬浮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31312.0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4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林;王泽斌;张达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农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N1/22;C12N11/12;C12N11/10;C12R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刘莹 |
地址: | 30038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藻 固体 悬浮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底栖硅藻的半固体悬浮培养方法,涉及藻类培养技术领域。该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基质水溶液,其中,所述基质包括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2)配制营养盐混合物;(3)将上述营养盐混合物溶解于上述基质水溶液,得中间混合溶液;(4)将底栖硅藻接种到上述中间混合溶液中,得含有底栖硅藻的混合溶液;(5)将钙化剂溶解于上述含有底栖硅藻的混合溶液中,得底栖硅藻半固体培养液;(6)培养上述底栖硅藻半固体培养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藻类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栖硅藻的半固体悬浮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底栖硅藻是一类重要的微藻类群,作为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是匍匐型贝类如鲍、蝾螺,埋栖型贝类如缢蛏、泥蚶,以及底栖动物如海参、海胆等名贵水产动物苗种的重要饵料。
底栖硅藻营底栖生活,底栖硅藻的生长受到了营养物质和附着面积的双重限制。目前,普遍采用的底栖硅藻的培养方法为先通过海区刮洗池底,擦洗大型海藻表面后过滤等方法获得底栖硅藻藻种,再采用固定化细胞培养方法进行育苗养殖。
然而,此种培养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藻种不纯,施肥后蓝藻等杂藻会与底栖硅藻争夺生长资源,导致底栖硅藻生长缓慢、密度低,甚至培养失败。又如,固定化培养时,固定化材料不利于藻种生长,如常用的固定化材料包括玻片,海绵等,玻璃的密度高,易堆叠,无法充分利用水体;海绵透光性差,且细胞洗脱困难。因此,上述问题导致底栖硅藻大规模培养十分困难,限制了底栖硅藻单种培养技术在育苗生产中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栖硅藻的半固体悬浮培养方法,以解决底栖硅藻无法大规模培养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底栖硅藻的半固体悬浮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基质水溶液,其中,所述基质包括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
(2)配制营养盐混合物;
(3)将上述营养盐混合物溶解于上述基质水溶液,得中间混合溶液;
(4)将底栖硅藻接种到上述中间混合溶液中,得含有底栖硅藻的混合溶液;
(5)将钙化剂溶解于上述含有底栖硅藻的混合溶液中,得底栖硅藻半固体培养液;
(6)培养上述底栖硅藻半固体培养液。
进一步地,基质水溶液中基质、营养盐混合物、钙化剂的质量比为20:(0.8~1.5):0.5。
进一步地,步骤(1)中,基质与水的质量比为1:400~600;优选的,基质与水的质量比为1:500。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比为1:1。
进一步地,步骤(1)具体为:40~60℃,将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水中,冷却至室温,得基质水溶液。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营养盐混合物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原料组成:硅酸钠20~40份;硝酸钠30~60份;磷酸二氢钾5~10份;硫酸镁10~20份;柠檬酸铁铵0.5~2份。
进一步地,步骤(4)中,底栖硅藻按照体积比为1:1接种;接种密度为(0.5~1.0)×106cell/mL。
进一步地,步骤(5)具体为,400~600r/min的条件下,钙化剂溶解于上述含有底栖硅藻的混合溶液;
优选的;所述钙化剂为氯化钙。
进一步地,步骤(6)中,培养时:温度为10~20℃,光暗比为(10~18):(14-6),光照强度为1000~2000LU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农学院,未经天津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13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