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涤纶绒类织物的多色调可调控光致变色印花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0943.0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1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郑今欢;王成龙;潘园歌;金淑兰;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P1/16 | 分类号: | D06P1/16;D06P1/44;D06P3/52;D06P3/54 |
代理公司: | 杭州六方于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2 | 代理人: | 方威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涤纶 织物 多色 调控 变色 印花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涤纶绒类织物的多色调可调控光致变色印花方法,步骤1:称取一种适量的光变颜料分散于水中,加入不同浓度或不同色光的低温型分散染料进行色浆色调调控,然后加入粘合剂和增稠剂母液,充分搅拌一段时间后获得色浆,备用;步骤2:将步骤1中制备的色浆通过丝网印花印制在绒类织物上,烘干后焙烘固色,最后水洗、烘干制得产品,获得色调可调控的绒类印花织物。本发明印制的多色调绒类光致变色织物,实现了手感和色牢度之间的平衡,发现光变颜料与分散染料互拼时的多色调呈色效果和过程,采用LCh转换成真实颜色以及用波长迁移表征颜色变化过程,直观明了的把多色调表征出来,使光致变色纺织品能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物印花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适用于涤纶绒类织物的多色调可调控光致变色印花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印花纺织品美的追求层次也越来越高,对印花纺织品颜色的要求除了实用、美观,也关注色调的风格新奇多变,不再局限于传统印花的静态单一色泽。光变颜料等功能性颜料的出现,可使印花图案由“静”变“动”,会给生活或其他领域增添许多新鲜感和乐趣。目前国内外对光变印花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针对光变颜料色调较少,且用于绒类织物上的多色调光致变色印花产品缺乏相关研究。
专利公开号CN107761406A公开了一种变色印花工艺,只是简单的把织物上的色浆烘干,光照后达到变色效果,牢度和手感并未涉及。专利公开号CN101058946A公开了一种光致变色印花涂层织物的制备工艺,它是集光致变色功能和防水及抗紫外等功能于一体的光致变色印花涂层织物,此发明克服了光致变色印花的耐洗色牢度低、光致变色受涂层透明度的限制而降低变色效果等问题。
专利公开号CN106351027A公开了一种蓄光变色针织印花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选用普通的针织坯布进行直接印花获得蓄光变色针织印花面料。专利公开号CN204738168U公开了一种紫外线感光变色印花防晒布料,选用不同光变染料包覆于所述胶囊中,然后印在防晒布料上形成有紫外线感光变色的印花图案,未系统阐述多色调呈色效果和过程。
专利公开号CN109338744A公开了一种感光变色织物及其生产工艺,上述技术方案将直接印花与蓝染技术结合,将感光剂加入印花浆中,制备感光印花浆,通过刮浆,使得感光印花浆料透过丝印网板印到织物上,呈现印花图案,且在印花过程中不对织物进行曝光,对织物使用防紫外线的胶片包装袋进行包装。
上述研究中,印花色浆均使用单一的光致变色颜料进行印花,由于光变颜料价格昂贵、色谱欠缺,导致了光致变色印花产品色调偏少、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涤纶绒类织物的多色调可调控光致变色印花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首先,利用分散染料价格低廉、色谱丰富的优点,系统地开展分散染料/光变颜料同浆印花研究,以拓宽光变颜料的变色范围,研制出可控制得多色调变色印花织物;其次,通过粘合剂TF-321G种类及用量、增稠剂TF-321F用量以及固色工艺与印花性能(色牢度、手感、鲜艳度)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优化了光变颜料印花工艺;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光变颜料和分散染料在绒类面料上的同浆印花效果,优化了光变颜料印花及同浆印花工艺条件,且首次采用LCh转换成真实颜色以及用波长迁移表征颜色变化过程,直观明了的把多色调表征出来。为生产绒类织物的多色调光致变色印花织物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涤纶绒类织物的多色调可调控光致变色印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印花色浆的制备:称取适量的光变颜料分散于水中,加入不同浓度或不同色光的低温型分散染料进行色浆色调调控,然后加入粘合剂和增稠剂母液,充分搅拌一段时间后获得色浆,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09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