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传感器及保护罩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30603.8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1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史哉;大森丈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27/419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郑雪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传感器 护罩 | ||
1.一种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传感器元件,该传感器元件具有供被测定气体导入的气体导入口,且能够对从该气体导入口流入至内部的该被测定气体的特定气体浓度进行检测;
筒状的内侧保护罩,该内侧保护罩在内侧具有内部用于配置所述传感器元件的前端及所述气体导入口的传感器元件室,并且该内侧保护罩配设有作为相对于该传感器元件室的入口的1个以上的元件室入口、以及作为相对于该传感器元件室的出口的1个以上的元件室出口;以及
筒状的外侧保护罩,该外侧保护罩配设于所述内侧保护罩的外侧、且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以及有底筒状的前端部,所述主体部配设有作为所述被测定气体从外部进入的入口的1个以上的外侧入口,所述前端部配设有作为所述被测定气体向外部排出的出口的1个以上的外侧出口、且内径小于所述主体部的内径,
所述外侧保护罩及所述内侧保护罩形成有:从包括所述外侧入口及所述元件室入口的外部朝向所述传感器元件室的入口侧气体流路;以及从包括所述元件室出口及所述外侧出口的所述传感器元件室朝向外部的出口侧气体流路,
所述内侧保护罩具有:将所述传感器元件包围的筒状的第一部件;以及将所述第一部件包围的筒状的第二部件,
将与所述内侧保护罩的轴向平行且从所述传感器元件的所述前端朝向后端的方向设为上方,将从所述传感器元件的所述后端朝向所述前端的方向设为下方,所述入口侧气体流路具有:第一流路,该第一流路为所述外侧保护罩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空间、且从所述外侧入口朝向所述上方;以及第二流路,该第二流路为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的空间,存在于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元件室入口之间、且朝向所述下方,
所述第一流路的流路宽度W1与所述第二流路的流路宽度W2的比W2/W1小于1,
所述外侧入口具有如下3种孔中的至少2种孔:横孔,其配设于所述外侧保护罩的所述主体部的侧部;纵孔,其配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底部;以及方孔,其配设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侧部与所述底部的边界的角部,
所述外侧保护罩的所述前端部具有趋向所述前端部的底部而缩径的锥状部,
所述外侧出口具有在所述外侧保护罩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底部配设的纵孔,
所述外侧入口具有1个以上的、所述3种孔中的至少所述横孔,该1个以上的该横孔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二部件的上端之间的所述轴向上的最小距离A为7.3mm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W2/W1为0.43以上0.82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W2/W1为0.45以上0.6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宽度W1为1.20mm以上1.70mm以下,
所述流路宽度W2为0.61mm以上1.20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宽度W1与所述流路宽度W2之和Ws为2.00mm以上2.40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室入口朝向所述下方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具有将所述传感器元件包围的第一圆筒部,
所述第二部件具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筒部的直径的第二圆筒部,
所述第二流路为所述第一圆筒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的圆筒状的间隙。
8.一种保护罩,其用于对传感器元件予以保护,所述传感器元件具有供被测定气体导入的气体导入口、且能够对从该气体导入口流入至内部的该被测定气体的特定气体浓度进行检测,
所述保护罩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具备:
筒状的内侧保护罩,该内侧保护罩在内侧具有内部用于配置所述传感器元件的前端及所述气体导入口的传感器元件室,并且该内侧保护罩配设有作为相对于所述传感器元件室的入口的1个以上的元件室入口、以及作为相对于所述传感器元件室的出口的1个以上的元件室出口;以及
筒状的外侧保护罩,该外侧保护罩配设于所述内侧保护罩的外侧、且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以及有底筒状的前端部,所述主体部配设有作为所述被测定气体从外部进入的入口的1个以上的外侧入口,所述前端部配设有作为所述被测定气体向外部排出的出口的1个以上的外侧出口、且内径小于所述主体部的内径,
所述外侧保护罩及所述内侧保护罩形成有:从包括所述外侧入口及所述元件室入口的外部朝向所述传感器元件室的入口侧气体流路;以及从包括所述元件室出口及所述外侧出口的所述传感器元件室朝向外部的出口侧气体流路,
所述内侧保护罩具有:筒状的第一部件;以及将所述第一部件包围的筒状的第二部件,
将与所述内侧保护罩的轴向平行且从所述外侧保护罩的所述前端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方向设为上方,将从所述外侧保护罩的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前端部的方向设为下方,所述入口侧气体流路具有:第一流路,该第一流路为所述外侧保护罩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空间、且从所述外侧入口朝向所述上方;以及第二流路,该第二流路为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的空间,存在于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元件室入口之间、且朝向所述下方,
所述第一流路的流路宽度W1与所述第二流路的流路宽度W2的比W2/W1小于1,
所述外侧入口具有如下3种孔中的至少2种孔:横孔,其配设于所述外侧保护罩的所述主体部的侧部;纵孔,其配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底部;以及方孔,其配设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侧部与所述底部的边界的角部,
所述外侧保护罩的所述前端部具有趋向所述前端部的底部而缩径的锥状部,
所述外侧出口具有在所述外侧保护罩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底部配设的纵孔,
所述外侧入口具有1个以上的、所述3种孔中的至少所述横孔,该1个以上的该横孔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二部件的上端之间的所述轴向上的最小距离A为7.3mm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060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