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密闭腔金属板控温的光纤光栅标准具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30521.3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4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航;史青;张高举;钟亮;刘蓓;盛德卫;高志强;徐暠;宁佳晨;王兆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D5/353 | 分类号: | G01D5/353;G01D3/0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3 | 代理人: | 赵洋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密闭 金属板 光纤 光栅 标准 使用方法 | ||
1.一种基于密闭腔金属板控温的光纤光栅标准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敏感元件(1),与所述敏感元件(1)依次连接的引出光缆(2)和光纤转接器(3),与所述敏感元件(1)相连的第一保温装置(4),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温装置(4)外部的第二保温装置(5)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温装置(5)外部的机箱(6),所述光纤转接器(3)安装在所述机箱(6)上;
所述第一保温装置(4)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1)、第一控温板(42)、用于升温降温的第一制冷片(43)、第一散热板(44)、第一保温装置外框(45)、所述第一保温装置外框(45)与所述第一制冷片(43)形成的密闭的第一保温腔(46)和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41)及所述第一制冷片(43)相连的第一引出电缆(47);所述敏感元件(1)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41)安装在所述第一控温板(42)的上表面或内部;
所述第二保温装置(5)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温装置(5)内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1),层叠设置的第二控温板(52)、用于升温降温的第二制冷片(53)、第二散热板(54),第二保温装置外框(55),所述第二保温装置外框(55)与所述第二制冷片(53)形成的密闭的第二保温腔(56)和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1)及所述第二制冷片(53)相连的第二引出电缆(57);
所述机箱(6)包括机箱本体(61),设置在所述机箱本体(61)内壁的箱体温度传感器(62)和温度控制电路(63),所述箱体温度传感器(62)与所述温度控制电路(63)相连;
所述光纤光栅标准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温:
S11、初始温度判定:所述光纤光栅标准具开始使用时,首先计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41)的测量值T1与设定的温控点T之间的差值ΔTa,ΔTa=T1-T,T为20±10℃,并判断ΔTa是否在允许温差范围之内,若判断为否,则进入步骤S12;若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S13;
S12、初始温度调整: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1)测量值T2作为输入与反馈,将T设为目标值,通过PID控温子程序控制所述第二制冷片(53)持续加热制冷,直至所述ΔTa值处于允许温差范围之内、且能在时间t内保持状态,t为30s及以上;
S13、环境温差判定:计算所述箱体温度传感器(62)测量值T3与温控点T的温度差ΔTb,ΔTb=T3-T,判断ΔTb是否在允许阈值以内、且能够保持时间t,若判断为否,则进入步骤S14;若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S15;
S14、持续双层PID控温:以T1值为输入与反馈、以T为目标值,通过PID控温子程序控制所述第一制冷片(43)持续加热制冷,以控制所述第一控温板(42)的温度恒定;同时,以T2为输入与反馈、以T为目标值,通过PID控温子程序控制所述第二制冷片(53)持续加热制冷,以缩小所述第二保温装置(5)温度波动范围;重复步骤S13;
S15、持续内层PID控温:以T1值为输入与反馈、以T为目标值,通过PID控温子程序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一制冷片(43)持续加热制冷,以控制所述第一控温板(42)的温度始终恒定;重复步骤S13中的温差判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密闭腔金属板控温的光纤光栅标准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44)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温腔(46)外侧且固定在所述机箱本体(61)内壁,所述第一引出电缆(47)与所述温度控制电路(63)相连;
所述第二散热板(54)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温腔(56)外侧且固定在所述机箱本体(61)内壁;所述第二引出电缆(57)与所述温度控制电路(63)相连;
所述第一制冷片(43)和所述第二制冷片(53)均是半导体制冷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密闭腔金属板控温的光纤光栅标准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敏感元件(1)、所述引出光缆(2)、所述光纤转接器(3)和所述第一保温装置(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未经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052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