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成活率的泥鳅生态繁育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29178.0 | 申请日: | 2020-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5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于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蕴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13;A01K61/17;A01K6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104 | 代理人: | 赵健康 |
| 地址: | 3018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活率 泥鳅 生态 繁育 方法 | ||
1.一种高成活率的泥鳅生态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繁育池的准备:春季用硅土建造一个开有进水口和排水口的繁育池,繁育池中用充填泥土的塑料袋隔出若干长4-6m、宽1.5-2.5m、深0.6-0.8m的子繁育池,在子繁育池的池底先铺上网孔直径小于泥鳅籽的密网,然后在密网上铺设网孔直径大于泥鳅籽的稀网,密网和稀网的边缘均要延伸到繁育池的边缘;并在进水口处准备一根循环进水管,进水管的流量控制在0.2L/s,在灌水前用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
步骤二,亲本选择:挑选临产前的雌泥鳅和活鲜的雄泥鳅,两者的数量比例为:雌泥鳅:雄泥鳅=1:1.2-1.5;
步骤三,亲本泥鳅的预处理:先给亲本泥鳅消毒一次,然后催产注射,其中催产针的剂量为雌泥鳅0.2mg/尾,雄泥鳅0.1mg/尾,打催产针过后又给亲本泥鳅消毒一次;
步骤四,产卵孵化:将预处理好的亲本雌雄泥鳅放入准备好的繁育池中,每个子繁育池放入6-8kg的亲本泥鳅,繁育池的水深为30-35cm,水温为22-24℃,繁育期间要一直充氧;当泥鳅产卵率达到80%的时候,拉起繁育池中的稀网,让泥鳅受精卵及时漏到下面的密网上,以防止产生的鱼卵被雄性亲本吃掉;3天后脱膜,4-5天即可出苗,产完卵的亲本泥鳅及时转移;
步骤五,水花暂养:孵化出的水花继续在繁育池中养5-7天,暂养期间水温控制在20-25℃,且要一直活水充氧,当鳅苗脱膜后,24小时应及时投喂鳅苗开口料;
步骤六,两级强化培育:一级培育是将泥鳅水花培育成乌仔,培育时间为1周,泥鳅苗种长至1-1.2cm,培育设施为乌仔培育设施化池塘;二级培育是将乌仔大规模培育成苗种,培育时间为4周,泥鳅长至4cm以上,培育设施为苗种培育池塘;
步骤七,下塘放苗:每平方米施已发酵鸭粪20kg,当水体饵料生物适口时,将长成约4cm长的寸尾鳅苗下大塘,开始第一周每天投喂豆浆3次,用量为每10尾鳅苗喂1kg黄豆磨成的豆浆,从第二周开始投喂麦麸,每天投喂5-7次,原则是少量多次,当泥鳅全部开口后采取定时定量投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活率的泥鳅生态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密网的规格为90目,稀网的规格为13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活率的泥鳅生态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消毒的具体方法为:将亲本泥鳅放入3%的双链季铵盐液或4%的聚维酮碘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放入投放有中药消毒宝的水中进行消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活率的泥鳅生态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的开口料为草履虫或稚鳖料或丰廉虫,投喂量为每万尾20g,每天2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活率的泥鳅生态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一级培育的具体步骤为:
(1)饵料生物培育:在泥鳅水花放养前10天,用0.5ppm浓度的二氧化氯溶液对泥鳅开口饵料培育池进行清塘消毒,消毒2天后注水1.5-2.0m,施肥培水,每亩施发酵的鸡肥400-500kg,隔1-2天搅动池底一次;以后每周泼洒2次腐熟发酵的鸡粪肥,每次每亩50-100kg;每周泼洒1次EM菌;如果在饵料生物的培育过程中,发现每毫升池水轮虫密度小于40个,则泼洒豆浆进行追肥,即每亩、每米水深1kg干黄豆;
(2)池塘要求:乌仔培育设施化池塘设置在透光塑料大棚内,大棚上架设遮阳网;每口池子面积80-120㎡,深50-60cm,池子上口进水,下口池底部出水,出水口上插调节水位的PVC管,PVC管上用电钻打上40-50个直径0.2cm的出水孔,出水孔用60目的筛绢布扎紧;池底自上水口向下水口缓降,降幅为5-10%;池中设置微孔增氧设施,池子出水口边上开挖一条排水沟渠,排水沟渠是水泥渠或土渠,沟渠底部低于排水口30-50cm,便于集苗;
(3)鱼苗放养:乌仔培育设施化池塘中每平方米放养泥鳅水花50-60万尾;
(4)杀虫:泥鳅水花下池后5天,泼洒硫酸铜溶液使池水呈0.7ppm浓度,以杀灭原虫类寄生虫;
(5)集苗:泥鳅水花培育1周后成乌仔,体长至1.2cm左右,即出苗进入大规格的苗种培育阶段;集苗时,将集苗箱架设到排水沟,集苗箱的库管套在排水管上,拔掉乌仔培育设施化池塘中的PVC管,让泥鳅乌仔随池水流入集苗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活率的泥鳅生态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二级培育的具体步骤为:
(1)池塘要求:面积1-2亩,池深80-100cm,进排水方便的池塘为苗种培育池塘;在池塘上空架设防鸟网,沿塘内四周用网片围起,进出水口用40目的筛绢布过滤;在乌仔下塘前10天,每亩用生石灰75kg化浆全池泼洒彻底清塘;
(2)施肥:乌仔下塘前7天,注水50cm,每亩施腐熟发酵的鸡肥400-500kg,隔1-2天搅动池底一次,促使休眠轮虫孢子发育;
(3)试水:乌仔入塘前1天,将池水舀进水桶,放入几尾泥鳅乌仔,24h后,如果乌仔一切正常,则放苗,反之,则说明水质不好,池塘需要换水,换水后过几天再试水,直到清塘药物毒力消失,水质变好后,才放苗;
(4)拉空网:乌仔入池前1天,用鱼苗网在池塘内拉网2-3次,将池内的有害生物清除出;
(5)乌仔放养:去除集苗箱中的杂质,将泥鳅乌仔过数,放入池塘进行大规格的苗种培育阶段,每亩放养乌仔40-50万尾;同一个池塘放养的乌仔应是同一批的,大小整齐,体格健壮;
(6)饵料投喂:泥鳅在5cm之前的苗种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原生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泥鳅在5-8cm时,逐渐转向杂食性转变,摄食甲壳类、摇蚊幼虫、水丝蚓、水陆生昆虫及其幼虫、幼螺、蚯蚓,同时还摄食丝状藻、硅藻、植物碎片及种子;因此,在泥鳅的苗种培育过程中,泥鳅在2cm前,以水体中的轮虫、小型枝角类让泥鳅摄食;当泥鳅长至2cm后,继续培育适口饵料生物的同时,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符合NY5072;每天投喂粉料2次,上午8:00-9:00,下午5:00-6:00,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3-5%;当乌仔下塘20-25天后,鳅苗长至3-4cm,投喂泥鳅苗种配合饲料,饲料符合NY5072,日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4-5%;当鳅苗长至4cm以上,则养殖同泥鳅成鳅相同;
(7)水质管理: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水质要求,每隔1周下1次EM菌或光合细菌调节水质;每15天用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使池水呈15ppm浓度;在夏天高温季节,每隔10天换水10-15cm;
(8)防病:乌仔下塘1周,用硫酸铜溶解后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7ppm浓度,杀灭水体中的原虫,以后每隔1周用一次硫酸铜;泥鳅苗种很容易得气泡病,因此要保持水的透明度在25-30cm,如果水色太浓,及时加注新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蕴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蕴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917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