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学去除氯离子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26957.5 | 申请日: | 2020-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4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周邦玫;张媛;向平;周莹莹;孙竹龙;朱洪义;姜昫;张蒙;常瑞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8;C02F10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陈月婷 |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去除 氯离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去除氯离子的方法,具体为:向含氯污废水中加入氧化钙和偏铝酸钠,在25‑40℃的条件下,搅拌30‑120min,固液分离后得到去除氯离子的污废水;加入氧化钙与偏铝酸钠的摩尔比为2:1‑4:1。本发明采用氧化钙、偏铝酸钠作为药剂廉价易得,且除氯工艺简单,能耗低,投资运行成本低,氯离子去除率高,可广泛应用于含氯污废水的除氯处理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去除氯离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氯离子是水体中常见的阴离子之一,氯离子的含量过高会造成水的咸味及苦味,危害动植物及人体健康,加速管道腐蚀,影响生化处理效果。目前已有部分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对污废水中氯离子的最高排放浓度做出规定。为了避免含氯污废水直接排入受纳水体对环境的影响及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对后续生化处理的影响,人们主要采用热法、膜法和沉淀法去除含氯污废水中的氯离子。
热法利用加热方法,使含氯污废水中的淡水汽化,从而实现氯离子与水的分离。主要有多效蒸发、多级闪蒸、机械压缩蒸发等技术。虽然热法除氯的技术较为成熟,且除氯效果较好,但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和热能,且对管道设备的耐腐蚀性要求高,导致其投资运行成本较高。
膜法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物料的浓缩及脱盐,主要包括反渗透和电渗析。膜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含氯污废水中的氯离子,但含氯污废水中氯离子含量的升高会导致去除率的下降,且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的加剧也会使膜通量和氯离子去除率进一步降低,缩短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沉淀法通过添加含有银或铋系物的药剂与含氯污废水中的氯离子进行反应生成溶解度极小的沉淀进而实现除氯。虽然银能与氯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但银作为药剂的成本高且难以从沉淀中回收。采用铋系物质除氯虽能达到较好的除氯效果,但铋系物质作为药剂的成本较高,因此同样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含氯污废水处理。
上述的除氯方法及技术存在投资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能耗高、运行复杂等问题,开发操作工艺简单、投资运行成本低的含氯污废水除氯技术,对含氯污废水的处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化学去除氯离子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向含氯污废水中加入氧化钙和偏铝酸钠,在25-40℃的条件下,搅拌30-120min,固液分离后得到去除氯离子的污废水;
所述加入氧化钙与偏铝酸钠的摩尔比为2:1-4:1。
作为改进,所述将所述偏铝酸钠加入含氯污废水中后,使溶液中铝离子与氯离子的摩尔比为1:1-4:1。
作为改进,所述含氯污废水中氯离子的含量为500-15000mg/L。
作为改进,所述含氯污废水的pH值为3-11。
本发明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向含氯污废水中加入氧化钙和偏铝酸钠生成溶解度极小的钙铝氯化合物,达到将氯离子以沉淀的方式固定去除的目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作为化学除氯的一种手段,采用氧化钙、偏铝酸钠作为药剂廉价易得,且除氯工艺简单,能耗低,投资运行成本低,氯离子去除率高,可广泛应用于含氯污废水的除氯处理中。
2、本发明可在不改变原有污废水处理工艺路线的情况下,作为污废水处理的前置处理工艺或后续处理工艺,根据含氯污废水的排放要求,灵活调整药剂投加比例并控制反应温度及搅拌时间,达到除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69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