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导元件紧固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6602.6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0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方岚;郑宇;张静;赵娟;陈婧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1/04 | 分类号: | H01P1/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导 元件 紧固 连接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微波元件应用及微波器件测量领域,特别涉及微波波导元件的紧固连接装置,将波两个夹片(Z1)的卡位内槽(K4)卡在两个对准配合的波导元件端面内侧,此时夹片与波导元件连接端口为面接触模式,转动手柄螺栓(Z2),其上部锥形体(K5)将两个夹片的上端部撑开,以定位螺栓(K4)为中心轴,两个夹片的下部的矩形板向内收缩,矩形板上的卡位内槽(K4)尺寸与波导元件连接端面外形尺寸相适,将两个波导元件平行夹紧。在紧固连接过程中,两个波导元件连接端口始终与两个夹片(Z1)中的卡位内槽(K4)处于面接触状态,因此波导元件连接端面在紧固过程中为均匀受力状态,在实现紧固连接的同时有效的避免了电磁泄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元件应用及微波器件测量领域,特别涉及微波波导元件的紧固连接。
背景技术:
在30GHz以上微波毫米波频段,信号的传输载体和在低频下的传输载体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此时由于微波毫米波下,信号出现了趋肤效应,信号传输的载体由低频下的实心线缆变成为空心波导,波导元件成为微波毫米波频段下信号传输的主要传输载体。另外在微波毫米波频段,考虑到长距离传输信号会出现较大的衰减损耗,因此波导元件一般长度在20cm以内,特殊情况下会大于20cm,常见的波导元件为2cm至10cm不等。由于短波导在信号传输中衰减损耗相对较低,因此短波导元件使用相对较多,一旦用到传输距离相对较长的情况,使用短波导元件进行连接实现长波导元件功能的模式十分普遍。在微波毫米波频段,采用波导元件连接基于波导元件的微波组件或测量仪器时,为了避免微波电磁泄漏,要求波导元件与基于波导元件的微波组件或测量仪器连接端口紧密连接。目前为了最大化的紧固波导元件连接端面,在波导元件的连接端往往会留有多个用于固定的通孔,两个相同尺寸的波导元件端面连接时,采用多个螺栓贯穿通孔后配合螺母对波导元件进行紧固,这种模式也是当前最普遍的波导元件紧固方式。
采用螺栓贯通波导元件连接端口进行紧固的方式,对于螺栓紧固操作要求较高,需要进行紧固的多个螺栓扭矩必须相同,这样才能使得两个波导元件连接端面受力均匀,从而端面接触可靠,不会出现电磁泄漏,这种紧固模式对于长期处于紧固连接的两波导元件而言是个很好的选择。但在试验室环境下,经常需要对已经连接完成的波导元件进行调整或者拆卸基于波导元件的测量仪器,由于受到波导元件长度影响,在与信号波导传输的同一方向进行螺栓紧固操作的空间相对有限,此时采用螺栓紧固连接的波导元件安装或拆卸都则显得很不方便。为了解决灵活连接紧固波导元件同时又便于拆卸的问题,上海淇玥微波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并生产了一种波导夹子,用于连接紧固波导元件。通过该公司发布的产品图片发现,该公司生产的波导夹子是基于夹子自身一螺栓通过旋入夹紧的方式对波导元件进行紧固,且仅适用于13GHz以下椭圆软波导。这个产品同样需要在与波导元件的信号波导传输的同一方向进行螺栓操作,操作的便捷性还是存在了限制,同时由于仅适用于13GHz频段以下的软波导,对于更高频段的波导元件而言则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金属材质波导元件之间快捷连接紧固与方便拆卸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波导元件连接紧固装置。
在与波导元件连接端面位置,采用支点调节与旋进扩展模式,将紧固调节操作位置与信号波导传输方向垂直,紧固操作空间不再受波导元件长度影响,同时旋进扩展与面接触加压紧固模式可实现两个波导元件连接端面受力均匀,连接可靠,有效的避免了因连接端口受力不均出现微波电磁泄漏的现象。
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波导元件紧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两个相同夹片,夹片的上半部为半圆管,半圆管上端设有半圆垫,半圆垫中设有半圆孔;夹片的下半部为开口的矩形板,矩形板开口纵横向内边设有与波导元件紧固的卡位内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未经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66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