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连续告警的告警策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6536.2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2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解晓东;王飞;张立臣;田野;魏澳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Q10/00;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吕利敏 |
地址: | 255188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输电 线路 通道 可视化 连续 告警 策略 方法 | ||
一种基于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连续告警的告警策略方法,包括:对可视化巡视设备采集的图像利用图像分析模型进行识别、进行隐患风险确认、判断图像数据是否触发连续告警,根据结果及触发隐患连续告警情况,进行对应策略更改,并联动设备进行策略导入。本发明基于图像分析模型的识别结果、连续告警模型的判断结果、隐患风险确认结果,自动进行策略定制,解决了进行隐患风险确认时,图像数量大、无侧重点、重点隐患不能及时确认等问题,提高了输电线路运检的智能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连续告警的告警策略方法,属于输电线路智能运检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输电线路检修技术的升级,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巡视被广泛应用,目前已经实现对可视化图像的自动识别并标注出图像内出现的隐患物体,如塔吊、挖掘机、烟雾、异物等。但出于对输电可靠性的要求,需要人工确认隐患是否会对输电线路、杆塔等本体等造成实际危害。对于部署有大量设备的用户,虽经图像分析模型过滤掉了无隐患的图像,但对有隐患图像的隐患风险确认工作量依旧很大,且隐患风险确认时并没有对设备的重要等级定制相关策略,容易造成高危隐患没有被及时确认。另外在隐患高发的季节,为了能及时排查隐患,会缩短所有设备的图像采集时间间隔,造成网络拥堵,为此,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处理方法:当发现疑似隐患后,通过调节拍照频率,连续多次拍照,进行图像分析并推送告警,可提高隐患识别率,降低误报,但是并没有对图像采集设备进行告警策略定制,因此对有隐患图像的隐患风险确认工作量依旧巨大。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高效可行的告警策略方法,对需隐患风险确认的图像进行告警策略等级划分,保证高危隐患能最先确认,对每台设备进行动态定制化图像采集时间间隔调整,为输电线路智能检修提供技术支撑,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连续告警的告警策略方法。本发明利用连续告警模型,结合隐患风险确认情况对可视化巡视设备的告警策略进行智能调整,根据不同的告警策略调整图像抓拍时间、展示优先级等,如:某设备虽然出现隐患告警,但隐患不会造成实际危害,则将该设备的告警优先级调低,相反的,如果隐患有可能造成实际危害,则调高告警优先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连续告警的告警策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对可视化巡视设备采集的图像利用图像分析模型进行实时识别;
b、对有隐患的图像进行隐患风险确认;
c、用连续告警模型对识别结果进行判断并确定图像数据是否触发连续告警;
d、步骤c所得结果没有触发隐患连续告警,则不进行策略更改;
e、步骤c所得结果触发某类隐患连续告警,且步骤b隐患风险确认为无风险,则将可视化巡视设备设定为低优先级告警策略,并联动设备进行策略导入;
f、步骤c所得结果触发某类隐患连续告警,且步骤b隐患风险确认为有风险,则将可视化巡视设备设定为高优先级告警策略,并联动设备进行策略导入。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a的图像分析模型是指,能自动识别图像中存在的隐患及隐患类型的模型。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b的隐患风险确认是指,人工判断图像隐患是否为实际风险,确认后,更新隐患风险库表中的相应字段。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连续告警模型是指,能对图像分析模型的识别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持续性的某类隐患告警。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d的策略是指可视化巡视设备的图像采集时间间隔保持固定时间,隐患风险确认顺序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6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