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暗柱双面叠合管廊侧墙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5345.4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2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毛祚财;黄强;阙云;陈海涛;林财强;黄兰兰;林炜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城乡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350007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暗柱 双面 叠合 管廊侧墙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地下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暗柱双面叠合管廊侧墙及其制作方法,外预制层、内预制层和暗柱通过先浇混凝土与钢筋骨架连成整体,内预制层、外预制层中间预留有侧墙空腔,内预制层和外预制层通过侧墙空腔内的混凝土暗柱连接成整体。本发明在浇筑制作时仅需简易翻转设备浇筑制作双面叠合管廊侧墙;制作环境好,混凝土养护质量佳,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间距控制效果良好;生产制作时无需较高的拼装精度,提高预制构件的良品率与生产时的便捷性;构造防裂钢筋网能够准放置;对于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无需进行较大的革新;并在脱模、运输、吊装过程中保证构件不易变形,构件受力良好,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明显裂缝,自防水性能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暗柱双面叠合管廊侧墙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道路下方管线错综复杂,为解决传统直埋敷设的管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反复开挖路面以及管线规划管理等问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集约型、可持续化的管线敷设方式,在近几年成为了国内地下空间发展的热点。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向着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不仅能增加城市对灾害的抵抗能力,而且能有效加强市政管线的安全布设。
目前综合管廊有全现浇、叠合拼装与全预制拼装三种形式。
传统全现浇式综合管廊需要在现场进行钢筋加工、钢筋绑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浇筑的混凝土以及拆模板等工序,而且底板、侧墙、顶板需要分别浇筑,施工工期长,工序复杂,混凝土容易振捣不密实,表面容易出现蜂窝麻面,影响结构质量及防水效果,往往需要处理方能使用。混凝土现场养护条件较差,材料消耗量大,施工效率低下,基坑开挖量大,两侧留有足够施工操作空间,占用场地广。施工进度还会受到天气因素影响,现场需要劳动力数量多,为生产管理带来不便。以上诸多因素导致传统全现浇式综合管廊的建设会对城区交通、环境等方面影响较大。
全预制拼装式综合管廊的出现,解决了全现浇综合管廊的诸多不利问题。然而全预制拼装式综合管廊存在单节尺寸大,重量大,运输效率低,产生的运输费用高,并且受限于城区狭小条件,难以起吊较大重量的构件,在运输以及安装施工的过程中,预制构件的连接精度要求较高,而预制连接部位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坏,将会导致安装效果不佳。这种施工方法纵向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连接,但由于预应力钢绞线并不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张拉状态,导致防水密封材料无法挤压充分,渗漏水情况时常发生。若降低单次运输吊装重量,则需要进一步拆分结构,增加拼缝数量,而现有的预制综合管廊的拼缝防水构造当中,防水密封材料难以拆除更换,随着时间推移,将不可避免发生老化或损坏,接缝的防水性能严重降低,并且整体性稍差于整体现浇式管廊。
作为改进,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叠合装配式的综合管廊以改进现有的施工工艺,将综合管廊拆分为底板、侧墙与顶板三个基本预制构件,并于在现场拼装成形,最后通过叠合现浇混凝土形成整体综合管廊结构。采用该种形式的管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断面形式,较好满足使用需求。但由于该种工艺在综合管廊中的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相关规程标准,工厂预制经验与施工经验也积累不足,在实际工应用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目前叠合拼装式综合管廊在应用过程中为了施工便捷,取消腋角的设计,这将会对结构整体性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安装顶板时需要从底板上架设较多的竖向支撑,势必影响管廊内施工作业空间,并且不利于突发情况及时逃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该种新型的管廊在竖向支撑搭设完毕后,管廊舱室内的作业几乎没有。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全预制的综合管廊及施工工艺的材料耗损量小,但现场拼装施工效率低下,吊装机械占用场地广且对场地要求较高,全预制构件重量较重由此产生的运输费用高,无法在城市有限高要求的道路通行,预制构件的连接精度要求较高,拼装缝处的防水密封材料容易发生老化或损坏且后期难以更换,导致投入使用阶段后期,拼装缝的防水性能严重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城乡建总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市城乡建总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53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冗余电子转向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安全性的信息共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