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环境生态环境修复的园林景观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3636.X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7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蒋涛;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域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B01D21/28;B01D21/00;C02F3/32;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体 污染环境 生态环境 修复 园林景观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环境生态环境修复的园林景观池,涉及水体污染修复的领域,所述园林景观池包括沉降池、景观池,还包括隔离撑板、吸流柱、隔离罩、吸流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隔离撑板设置在沉降池的竖直侧壁间,所述沉降池被隔离撑板分为上方的沉降腔和下方的吸流腔,所述吸流柱设置在隔离撑板上表面,所述吸流组件设置在沉降池的沉降腔中,所述吸流组件用于在吸流柱上产生由外向内的吸力,所述隔离罩通过连接组件设置在隔离撑板的上表面且罩设在吸流柱周侧,所述隔离罩上贯穿设置有过滤孔。本申请可以有效提高水体中泥沙的沉降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体污染修复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环境生态环境修复的园林景观池。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进入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越来越多,人类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水污染问题、如何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是现在十分重要的课题之一;现如今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经常将污水处理与环境相结合。
公开号为CN11098110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对水体污染生态环境修复的景观池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水体净化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坝墙、第二坝墙和第三坝墙,第二坝墙的上端面高于第三坝墙的上端面,第一坝墙和第二坝墙之间形成有沉降区,第二坝墙和第三坝墙之间形成有种植区,种植区内设置有水生植物模块,第三坝墙靠近第二坝墙的一侧可拆卸地设置有至少一块过滤层板,过滤层板的上端面高于第三坝墙的上端面。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利用水体的自然沉降,使得水中的泥沙在沉降池中进行沉降的过程中,还是有大量的泥沙跟随水流进图到景观池中。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水体中泥沙的沉降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环境生态环境修复的园林景观池。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环境生态环境修复的园林景观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环境生态环境修复的园林景观池,包括沉降池、景观池,还包括隔离撑板、吸流柱、隔离罩、吸流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隔离撑板设置在沉降池的竖直侧壁间,所述沉降池被隔离撑板分为上方的沉降腔和下方的吸流腔,所述吸流柱设置在隔离撑板上表面,所述吸流组件设置在沉降池的沉降腔中,所述吸流组件用于在吸流柱上产生由外向内的吸力,所述隔离罩通过连接组件设置在隔离撑板的上表面且罩设在吸流柱周侧,所述隔离罩上贯穿设置有过滤孔。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水体进入到沉降池后,泥沙一方面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另外一方面,吸流组件在吸流柱上产生吸力,从而使得水体有向隔离罩内部进入的趋势,同时过滤孔可以过滤泥沙,使得泥沙被阻挡在隔离罩外侧而沉降到隔离撑板上,从而协助泥沙沉降;同时隔离罩通过连接组件与隔离撑板可拆卸链接,一段时间后,将沉降池中的淤泥清理干净,可以将隔离罩拆卸下来,进行清理,减少隔离罩上过滤孔的堵塞,从而本申请可以有效提高水体中泥沙的沉降效果。
可选的,所述吸流组件包括吸流管、吸流泵和导流管,所述吸流管的一侧设置在吸流柱内,所述吸流柱外走壁上设置有若干吸流孔,所述吸流孔与吸流管相通,所述吸流管远离吸流柱的一端位于沉降池的吸流腔中,所述导流管一端与吸流管远离吸流柱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流泵设置在导流管上,所述导流管远离吸流管的一端延伸至景观池中,所述导流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吸流泵的吸力作用下,沉降池的沉降腔中的水体会有向吸流管中流动的动作,此过程中隔离罩隔离泥沙,过滤的水可以通过导流管直接进入到景观池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域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域环境修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36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