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塑模具温度升降系统、升温及降温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23545.6 | 申请日: | 2020-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5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 发明(设计)人: | 蒋小名;吴要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骏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F25B2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郑晨鸣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温度 升降 系统 升温 降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温度升降系统,包括:静模;模具换热器,设置在静模上;第一热交换器,与模具换热器连接,第一热交换器和模具换热器之间形成第一液体回路;第一循环泵,设置在第一液体回路上;热循环系统和第二热交换器,热循环系统连接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热循环系统用于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热量交换;相变蓄热器,与第二热交换器连接,相变蓄热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形成第二液体回路;第二循环泵,设置在第二液体回路上;应用上述注塑模具温度升降系统,能够在满足注塑生产需要的同时降低注塑能耗;本发明还提供注塑模具升温及降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胶产品注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温度升降系统、注塑模具升温方法以及注塑模具降温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塑胶产品注塑过程当中,由于注塑前注塑模具温度较低,常常发生液态塑料在填满模具型腔前即遇冷凝固,将注塑型腔堵塞,造成注塑失败;另一方面,当注塑完成后,为了防止液态塑料飞溅,造成现场工作人员受伤,需等待注塑模具冷却后才能够开模取出注塑件,严重制约了注塑效率。
为此,技术人员针对注塑机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电加热模块与风机模块,在注塑前,利用电加热模块对注塑模具进行加热,在注塑完成后利用风机模块对注塑模进行散热,待注塑模具温度下降后再开模取件,无论在注塑模具升温还是降温的过程当中,均需要耗费较多电能,造成了注塑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注塑模具温度升降系统,能够在满足注塑生产需要的同时降低注塑能耗。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注塑模具温度升降系统,包括:静模;模具换热器,设置在静模上;第一热交换器,与模具换热器连接,第一热交换器和模具换热器之间形成第一液体回路;第一循环泵,设置在第一液体回路上;热循环系统和第二热交换器,热循环系统连接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热循环系统用于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热量交换;相变蓄热器,与第二热交换器连接,相变蓄热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形成第二液体回路;第二循环泵,设置在第二液体回路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热循环系统包括半导体换热模块,半导体换热模块包括冷端和热端,冷端与第一热交换器连接,热端与第二热交换器连接,冷端和热端之间连接有直流电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换热箱,第一换热箱设置在第一液体回路当中,第一换热箱内部设置有多个依次串联的冷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热交换器包括第二换热箱,第二换热箱位于第二液体回路当中,第二换热箱内部设置有多个依次串联的热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静模上设置有多个模具换热器,多个模具换热器依次串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液体回路和第二液体回路当中均灌注有硅油。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注塑模具升温方法,运用上述注塑模具温度升降系统,包括如下步骤:开启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以及热循环系统,使得热量从相变蓄热器依次通过第二热交换器、热循环系统、第一热交换器后到达模具换热器,使得模具换热器加热静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注塑模具升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开启直流电源,使得电流从冷端通过直流电源到达热端。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注塑模具降温方法,运用上述注塑模具温度升降系统,包括如下步骤:开启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以及热循环系统,使得热量从模具换热器,依次通过第一热交换器、热循环系统,第二热交换器,到达相变蓄热器,使得模具换热器冷却静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注塑模具降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开启直流电源,使得电流从热端通过直流电源到达冷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骏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中山骏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35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