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官能化双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3353.5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2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周纯;叶振兴;陆琛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亭创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9/04 | 分类号: | C08G79/04;A61K47/34;A61K49/00;C09K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严晨;许亦琳 |
地址: | 201615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官能 化双嵌段 共聚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申请涉及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官能化双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申请提供一种官能化双嵌段共聚物,所述官能化双嵌段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官能化双嵌段共聚物、或聚合物颗粒,可以广泛的应用肿瘤影像、肿瘤治疗等等领域,其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实现酸性条件下高分子更快的且可调节(通过改变管能基团的数量)的降解和清除,还在靶向部位具有优良的特异性的优质影像成像效果,具有高信噪比、边界清晰、长半衰期等特点,解决了荧光成像技术在实时术中导航的难题,从而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官能化双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这些用途主要包含肿瘤影像探针试剂和肿瘤治疗药物制剂。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逐年攀升。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在中国,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导致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例,死亡233.8万例。
目前,癌症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免疫疗法等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中早期实体肿瘤的最有效的手段,通常由外科医生在外科手术过程中,依靠术前的影像诊断、术中的临床经验(包括视觉辨别和触碰感觉等)、及其他临床辅助手段来判断肿瘤的边界并对病灶部位实施切除。但由于肿瘤基本上是非均相分布的组织,且各种不同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边界特征,造成肿瘤边界在手术过程中难以精准判断。因此,外科手术的过度切除可能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例如,乳腺癌的全乳切除;甲状腺癌手术中未能保留健康的甲状旁腺;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引起的肛门保留问题等),切除不足则易复发(例如,非侵犯性膀胱癌电切手术因切除不净引起的高复发率)。因此,在手术过程中精准判断肿瘤病灶部位的边界成为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肿瘤切除的手术过程中,通常外科医生需要根据术前的影像诊断及病人的病理分期,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淋巴清扫,切除可能转移的癌组织。通常情况下,医生会选择切取病人的组织,在手术过程中(病人仍处于麻醉的状态下),送病理科对标本进行取材,进行快速的冰冻病理诊断后将结果回馈给手术医师,以便其决定相关组织的清扫范围和程度。一般来说,整个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过程需要大约45分钟到数个小时,在此期间,手术室内的医护团队和医护资源全部处于待命,并且病人在手术室等待的过程中也增加了感染及延长麻醉时间的风险。因此,除了肿瘤的边界判断之外,临床上也需要在手术过程中更快、更准确的肿瘤扩散组织的病理判断手段,缩短手术时间,精确切除癌扩散组织,降低后期复发或扩散,延长病人的术后生存期。
综上所述,针对实体肿瘤及癌转移组织的术中成像技术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但目前针对癌组织的术中特异性成像仍有很大的挑战。主要的难点,以及对应的当前临床开发策略如下:
1)硬件上应满足手术室使用的要求。
目前临床上广为应用的影像技术如X射线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MRI(磁共振成像)、超声、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主要应用于术前肿瘤影像诊断,因为实施的硬件要求(如体积)和应用要求(如电磁场等)等众多原因,限制了这些影像技术在手术台上、手术过程中的实时影像诊断。现有技术中,术中超声影像技术因为需要接触才能成像,在开放肿瘤手术情况下应用受到限制,而且其影像技术本身是基于组织形貌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均较高。在脑瘤手术中,MRI术前扫描并构造手术坐标信息也在临床上得到术中的应用,但是此技术因为组织在图像采集时到手术期间,可能因为组织的变形或位移影响手术的导航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亭创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亭创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33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