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杆抛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0898.0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8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朋;谷长河;邹蒙;王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1/14 | 分类号: | B64C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杆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杆抛放装置,用于解决抛放把手转轴转动平面与铰链通条的运动轨迹线不在一个平面上时,抛放机构操作力大,舱门抛放卡滞现象。解决抛放机构与舱门锁闭机构的联动问题,操作抛放机构带动锁闭机构解锁,使舱门与舱门骨架彻底分离,提供应急出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杆抛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直升机舱门抛放机构可分为爆炸式和机械式两种抛放形式,由于爆炸式抛放机构需做大量试验验证爆炸当量、方向、爆炸效果等,并且应急情况下操作抛放把手时,人员与爆炸点较近,存在一定安全性隐患,因此除少数军机采用爆炸式抛放机构外,大多数直升机舱门的抛放机构均为机械式抛放。
多数机械式抛放机构原理为通过转动抛放把手使舱门与门框之间连接的铰链通条向下移动直至脱开舱门铰链,最终达到舱门与门框分离而实现抛放功能。现有的机械式抛放机构抛放把手的转轴中心线与舱门转动时铰链中心线垂直,从而达到抛放把手转轴转动平面与铰链通条的运动轨迹线在一个平面上,可以实现舱门的快速抛放,且抛放操作时不易卡滞。但是在某些机型舱门设计过程中,由于舱门外形面或者舱门空间的限制,抛放把手的转动平面不能与铰链通条的运动轨迹线处于一个平面上,此时通条的直线运动和抛放把手的转动存在运动不协调问题,会导致抛放操作力过大,抛放卡滞现象。
多数机械式抛放机构均未与舱门锁闭机构联动,操作抛放把手仅将铰链轴脱掉,舱门通过锁闭机构仍与与门框骨架连接,存在铰链轴脱掉后,舱门自身仍卡滞在门框骨架上,应急情况下不能提供出口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与锁闭机构联动的连杆抛放装置,用于解决抛放把手转轴转动平面与铰链通条的运动轨迹线不在一个平面上时,抛放机构操作力大,舱门抛放卡滞现象。解决抛放机构与舱门锁闭机构的联动问题,操作抛放机构带动锁闭机构解锁,使舱门与舱门骨架彻底分离,提供应急出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连杆抛放装置,包括:上铰链组件、下铰链组件和抛放装置;
所述上铰链组件包括:上双耳接头、上关节轴承、圆柱形销轴、折弯拉杆;
所述上双耳接头固定在机身结构上,上双耳接头的每个单耳凸台上各设置一个圆孔;
所述上关节轴承固定在舱门结构上,上关节轴承孔直径公差与上双耳接头孔直径公差相同;
所述上双耳接头与上关节轴承通过圆柱形销轴连接;所述销轴下端通过圆孔与折弯拉杆连接;
所述下铰链组件分为下双耳接头、下关节轴承、带凸台销轴、U型卡槽、摆臂;
所述下双耳接头固定在机身结构上,下双耳接头的每个单耳凸台上各设置一个圆孔;
所述下关节轴承固定在舱门结构上,下关节轴承孔直径公差与上双耳接头孔直径公差相同;
所述带凸台销轴的凸台上设置通孔用于连接折弯拉杆;
所述U型卡槽上端设置一个圆形孔,U型卡槽通过所述圆形孔与带凸台销轴铰接,U型卡槽的U型开口下且卡槽与机身舱门平行;
U型卡槽的下端两个耳片上各设置两个圆孔;
U型卡槽通过两个圆孔与摆臂铰接;
所述抛放装置包括位于舱门外侧的双耳旋转摇臂;
所述双耳旋转摇臂与下铰链组件中的摆臂铰接。
进一步,所述上双耳接头和下双耳接头耳片上的四个圆孔同轴,同轴度为0.1。
进一步,圆柱形销轴与双耳接头和关节轴承均为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08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