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滑橇式起落架检查周期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0834.0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3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忠;满林涛;查丁平;曾玖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橇式 起落架 检查 周期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滑撬式起落架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滑橇式起落架检查周期计算方法,包括:获取起落架设计的最大着陆速度,以及起落架引起横管产生塑性变形的门槛着陆速度;对起落架着陆过程中的所有着陆速度进行分级,得到三个分级速度及其对应的累积次数;获取三个分级速度分别对应的塑性变形值;三个分级速度按照从小到大顺序依次出现;根据三个分级速度分别对应的塑性变形值,确定初始检查周期;当起落架着陆时间达到初始检查周期后,获取起落架的初始实际塑性变形值G,根据初始实际塑性变形值对初始检查周期进行修正,得到下一个检查周期;解决滑撬式起落架使用中检查周期确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滑撬式起落架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滑橇式起落架检查周期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滑橇式起落架是轻型直升机常用的起落架构型之一,在使用中除了满足寿命指标要求外,还需考虑满足跨距指标要求而给出检查周期。
以往型号对于滑撬式起落架检查周期一般通过借鉴相同构型或相似型号起落架检查周期,或者根据静强度、疲劳强度计算结果给出一个保守的检查周期,缺乏对检查周期计算的系统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系统的确定滑撬式起落间检查周期的方法,解决滑撬式起落架使用中检查周期确定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滑橇式起落架检查周期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获取起落架设计的最大着陆速度,以及起落架引起横管产生塑性变形的门槛着陆速度;门槛着陆速度小于最大着陆速度;
S2,根据所述最大着陆速度、门槛着陆速度对起落架着陆过程中的所有着陆速度进行分级,得到三个分级速度及其对应的累积次数;
S3,获取三个分级速度分别对应的塑性变形值,所述塑性变形值用于表征滑橇式起落架的跨距;所述三个分级速度按照从小到大顺序依次出现;
S4,根据三个分级速度分别对应的塑性变形值,确定初始检查周期;
S5,当起落架着陆时间达到初始检查周期后,获取起落架的初始实际塑性变形值G,根据初始实际塑性变形值对初始检查周期进行修正,得到下一个检查周期。
(1)S2具体为:
将小于门槛着陆速度的所有速度去掉;
记录门槛着陆速度的累积次数;
将介于门槛着陆速度和最大着陆速度之间的速度对应的累积次数累积到中间着陆速度中,得到分级后中间着陆速度对应的累积次数;所述中间着陆速度为介于门槛着陆速度和最大着陆速度之间的速度中的最大速度;
将大于最大着陆速度的速度对应的累积次数累积到最大着陆速度中,得到最大着陆速度对应的累积次数。
(2)S4具体为:
获取跨距指标值D,每小时起降次数E,N次起降次数对应的时间F=N/E;N表示起落架着陆过程中总的起降次数;
将三个分级速度分别对应的塑性变形值之和记为总位移B;总位移B的值Pmax与最大着陆速度出现的次数相等;
初始检查周期
(3)S5具体为:
确定预期变形值BB,根据跨距指标值D、起落架的初始实际塑性变形值G得到初始检查周期内起落架的允许变形值D-G;
根据预期变形值BB和初始检查周期内起落架的允许变形值D-G得到修正后的第二个检查周期
(4)当起落架着陆时间达到第二个检查周期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08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