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特高压电缆分解特征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0809.2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2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闽江;郑国顺;蒋林高;王宏彦;刘杨;黄志东;高潮;肖洒;郑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R31/08;G01R31/12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李晓芬 |
地址: | 350013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压 电缆 分解 特征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特高压电缆分解特征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的特高压电缆分解特征检测方法,分别通过先前传感器和当前传感器探测电缆沟中之前苯乙酮含量和现有苯乙酮含量,通过信号回路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计算其变化率得出检测变化率;处理器通过实验室验证的XLPE电缆绝缘热解模型来设定苯乙酮变化率的阈值;处理器校比检测变化率和设定变化率的阈值,当检测变化率在阈值范围之外时候,通过报警逻辑回路进入判定条件,同时,根据不同的变化率来给出不同判定值;当检测变化率在阈值范围以内时,则不做运算,返回当前传感器,继续保持探测状态,本发明相较于现有的技术,具有系统布置简单、施工成本低、响应迅速,误报率低、适用性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高压电缆分解特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特高压电缆分解特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特高压变电站中,其电缆管井、电缆沟等一般为封闭空间,内部低矮狭长,电缆及各种管道布置密集,通风及采光条件很差,极易发生火灾尤其电缆火灾。由于电缆本身的可燃性,其间距很小,主要靠绝缘材料绝缘。而电缆的绝缘材料、填充物及覆盖层为如橡胶、塑料、绝缘油等,都属于可燃物质,虽然添加阻燃物质,也很容易被过热引燃。特别是由于外因造成电缆绝缘损伤及电缆绝缘层击穿等容易产生电弧,会导致绝缘层和填料层起火。由于内部空间狭小,烟气排除困难,内部能见度几乎为零,外部扑救人员及消防设备几乎不可能进入,使火灾扑救非常困难。因此,对电缆火灾的早期识别和精准定位,对消防灭火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为止,电缆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类型如下:点式感温、感烟探测器、感温电缆、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等等。其中,点式感温、感烟探测器采用非接触方式进行温度探测,当温度超过设置阈值时候自动报警,但响应较慢,准确率低;感温电缆和光纤感温都采用感温探测器检测电缆表面温度,存在长距离定位困难,成本较高,也同样无法完全实现火灾的早期预警。
四、现有技术的缺点及本申请提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电缆沟火灾预警技术均通过采集电缆表征信号,主要存在如下缺点:
1、普通的点式感温、感烟探测器为非接触式探测方式,响应慢,误报高、且检修维护困难,并不适用于电缆管井等处初期多为阴燃火灾的探测识别。
2、感温电缆火灾探测采用随电力电缆分层蛇形布置于电缆托架上,存在缺点:报警时无法定点定位,误报率高,易老化、使用寿命短,而且将电源引入危险区。
3、采用光纤测温探测器,在长距离的电缆探测应用中,系统成本较高,且后期维护检查点较多,不便于系统运行维护。此外,限于光纤感温精度,当光纤检测到电缆温升发生明显变化报警时,往往事故已经发生,无法实现火灾的早期预警。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基于现有技术的电缆沟的火灾预警斗士对电缆表征量进行探测,如点式感温或者一般光纤感温探测等等,但往往当电缆表征量发生巨大变化时,且被探测到的时候,电缆事故已经发生了一端时间,电缆绝缘破坏已经开始了,且定位不准确,当运检人员接收到电缆过温信息再去现场,经过一段时间排查,查到故障电缆时,事故已经扩大化,即无法实现提前预警和预防。因此,现有的电缆沟火灾预警技术实用性不强。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特高压电缆分解特征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特高压电缆分解特征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特高压电缆分解特征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通过先前传感器和当前传感器探测电缆沟中之前苯乙酮含量和现有苯乙酮含量,通过信号回路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通过两者含量差值来计算其变化率得出检测变化率。
2)处理器通过实验室验证的XLPE电缆绝缘热解模型来设定苯乙酮变化率的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08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