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多向激励装置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20515.X | 申请日: | 2020-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3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 发明(设计)人: | 梁昆;王国胜;苑博;高晓东;张若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7/06 | 分类号: | G01M7/06;G01M13/00;B64F5/6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直升机 振动 主动 控制系统 多向 激励 装置 系统 | ||
1.一种用于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多向激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激振器本体、固定环、固定台架和一组弹簧;
所述固定台架包括:上固定面、下固定面和四根支撑柱;所述四根支撑柱两端分别与上固定面和下固定面边缘连接,且四根支撑柱互相间隔90度设置;
所述激振器本体设置在固定台架内,激振器本体上端通过激振杆与上固定面相连;
所述固定环与激振器本体侧壁中部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固定环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通过一组弹簧连接上固定面和下固定面;
所述一组弹簧个数为N,所述激励装置输出频率与弹簧个数和刚度关系如下:
其中:
K1——上端弹簧刚度;
K2——下端弹簧刚度;
K——激励装置刚度;
m——激励装置质量;
f——激励装置设计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多向激励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试验所需输出力设计激励装置的动力放大因数:
其中:
β——动力放大因数;
ξ——阻尼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多向激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外侧壁直径小于任意两根相对的支撑柱内侧壁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多向激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面和下固定面设有四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待激励试验件连接。
5.一种用于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多向激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待激励试验件和多个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多向激励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多向激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待激励试验件和3个所述多向激励装置;
3 个 所述多向激励装置分别固定在待激励试验件的X、Y、Z三个方向,用于分别施加三个方向的激励。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多向激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待激励试验件和4个所述多向激励装置;
在待激励试验件XOY平面内不同位置固定两个所述多向激励装置用于施加Z方向的扭矩激励,在Y、Z方向各固定一个多向激励装置用于施加Y、Z方向的激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051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