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柱腔激光折射法倾仰角测试仪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0130.3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4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冬;吴明康;聂子健;蔡纪源;王顺华;李璟;殷家腾;高燕;顾斌;张照锋;吴珊珊;汤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C9/00 | 分类号: | G01C9/00;G01C1/00;G01B11/2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胜 |
地址: | 21001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 激光 折射 仰角 测试仪 测试 方法 | ||
1.圆柱腔激光折射法倾仰角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和控制处理模块;
信号采集模块包括圆柱腔(1)、液体(2)、激光发射管半环阵列(3)、感光管半环阵列组(4)和发射逻辑驱动电路(5);圆柱腔(1)中注入液体(2),液体(2)占有一半容积;圆柱腔(1)壁体分为上下两半,圆柱腔(1)下半部分中部沿壁体圆周嵌入激光发射管半环阵列(3),激光发射管半环阵列(3)包括呈半环形均匀分布的若干发射管单元(301);与激光发射管半环阵列(3)位于同一圆周的圆柱腔(1)上半部分嵌入一感光管半环阵列,然后沿轴向复制延伸至圆柱腔(1)两个端面,所有轴向均匀排列的感光管半环阵列构成感光管半环阵列组(4),感光管半环阵列包括呈半环形均匀分布的若干感光管单元(401);由于光束在液面发生折射且途中发生衍射,激光发射管半环阵列(3)的某一发射管单元(301)所发光束照射至感光管半环阵列组(4)中某一区域相邻的数个感光管单元(401);发射逻辑驱动电路(5)电连接于发射管单元(301);
信号转换模块包含放大滤波器(6)和电连接于放大滤波器(6)输出端的模数转换器(7),放大滤波器(6)电连接于感光管单元(401),模数转换器(7)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处理模块;
控制处理模块包含微控制器(8)和电连接于微控制器(8)的信号输出单元,包含显示器(9)和语言播放器(10),微控制器(8)还电连接于模数转换器(7)和发射逻辑驱动电路(5);
感光管半环阵列组(4)每个感光管单元(401)的输出电流输入至对应放大滤波器(6),放大滤波器(6)输出低噪模拟电压并由模数转换器(7)转换为数字电压后输出至微控制器(8),微控制器(8)计算得到轴向倾角θ和绕轴仰角的测量结果并通过信号输出单元输出;
所述激光发射管半环阵列(3)中发射管单元(301)数量和感光管半环阵列组(4)中的每个感光管半环阵列所包含的感光管单元(401)数量相等,设为M,设置成奇数;感光管半环阵列组(4)所包含的感光管半环阵列的数量为N,设置成奇数;M和N设置得足够大,使相邻感光管单元(401)间距小于光束直径,以保证激光发射管半环阵列(3)中某一发射管单元(301)发光时,感光管半环阵列组(4)中至少一个感光管单元(401)受到光束覆盖;
所述液体(2)为折射率小于1/cosα的透明纯净液体(2),其中α表示边界与端面圆周相切的圆柱腔(1)斜截面与端面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腔激光折射法倾仰角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管单元(401)为PIN光电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腔激光折射法倾仰角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8)采用单片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腔激光折射法倾仰角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8)采用ARM处理器。
5.一种圆柱腔激光折射法倾仰角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圆柱腔激光折射法倾仰角测试仪,所述测试方法为:
步骤1:微控制器(8)以0渐增至M-1对m进行赋值,在每次对m的赋值下,向发射逻辑驱动电路(5)发送启动发射指令;
步骤2:发射逻辑驱动电路(5)收到指令后进行译码,基于译码结果开启激光发射管半环阵列(3)的T(m)单元的驱动电路启动发射,关闭所有T(m’)单元,且m′≠m的驱动电路使其停止发射;
步骤3:微控制器(8)读取模数转换器(7)输出电压系列值,并进行大小排序,对其中的最大输出电压进行激励溯源,即,在感光管半环阵列组(4)中找到引起最大输出电压的激励源感光管单元(401),将其视为有效感光管单元(401),其余视为无效感光管单元(401);
步骤4:微控制器(8)读取有效感光管单元(401)的索引号R(i,j)以判断T(m)是否位于圆柱腔(1)的底部母线上,判断方法如下:若j=m,则作出T(m)位于底部母线的判断,对于满足j=m的R(i,j),执行如下赋值操作:
步骤5:计算轴向倾角θ,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其中,d代表相邻感光管单元(401)的轴向间距,a0代表圆柱腔(1)的高度,b0代表圆柱腔(1)的直径,nr代表液体(2)对空气的相对折射率;
步骤6:计算绕轴仰角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其中,M代表发射管半环阵列中的发射管单元(301)数量,M设置成奇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01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