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簧片受力形变特性参数测试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0107.4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4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吴珊珊;吴明康;聂子健;蔡纪源;王顺华;李璟;殷家腾;高燕;孙冬;顾斌;张照锋;汤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胜 |
地址: | 21001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簧片 形变 特性 参数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簧片形变特性测试领域,尤其涉及簧片受力形变特性参数测试系统和方法,测试方法为环形簧片分别套设于相邻轨道车的左套柱和右套柱上,靠近左量筒一侧的右套柱通过钩环栓线吊挂左量筒;基于虹吸效应右量筒通过U形管向左量筒中注水,轨道车组所载批量簧片随之受力拉伸,通过检测第二感光管阵列中的输出电压分布特征计算拉伸力;簧片拉伸后形变,相邻轨道车间距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光电导轨上的第一感光管阵列输出电压分布特征计算簧片长半轴长度。基于以上检测得到批量簧片的每个单元的拉伸力受力值与其长半轴长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簧片受力形变特性参数。本发明实现了簧片受力形变特性参数在保证较高精度条件下的大批量快速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簧片形变特性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簧片受力形变特性参数批量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簧片受力形变特性测量方法在实行大批量测量时显现效率低下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簧片受力形变特性参数测试系统及方法,实现簧片受力形变特性参数的批量测量,精度较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簧片受力形变特性参数测试系统,包括包括立柱、测试轨道、轨道车、升降设备、拉力测量装置和总控箱;立柱竖向设置,测试轨道设于立柱上,轨道车设于测试轨道上,升降设备位于立柱一侧,拉力测量装置设于升降设备上方且位于测试轨道一端;
测试轨道,包括两个轨道,其中一个轨道为光电轨道,光电轨道包括光电内导轨和光电外导轨,光电外导轨上设有第一发光管阵列,光电内导轨上设有第一感光管阵列,第一发光管阵列中的第一发光管各单元和第一感光管阵列中的第一感光管各单元一一对应,第一感光管用于接收第一发光管发射的激光;
轨道车,包括车体、设于车体底部且在两个轨道中运动的车轮和设于车体上表面左右两侧的左套柱和右套柱,左套柱的轴线与左轮组的轴线垂直相交,右套柱的轴线与右轮组的轴线垂直相交;轨道车数量为多个,被测簧片套设于相邻两个轨道车的左套柱和右套柱上;最左端的轨道车固定连接于立柱左端;
升降设备,包括底座、顶板、左升降柱、右升降柱、中升降柱、量筒接收转台;顶板底部四角通过支杆固定于底座上端面四角;左升降柱、中升降柱和右升降柱依次设于底座上,中升降柱可旋转,量筒接收转台水平设于中升降柱顶端,量筒接收转台上设有左侧通孔和右侧通孔,左升降柱和右升降柱可分别穿设于左侧通孔和右侧通孔中;
拉力测量装置,包括左量筒、右量筒、滑轮杆、滑轮、钩环栓线、U形管、伸缩杆、伸缩杆驱动器、补水管、电磁阀、抽吸器;左量筒位于左升降柱上并可被抬升至上方的挂钩处进行上钩和脱钩操作,右量筒位于右升降柱上;滑轮通过滑轮杆设于顶板下方,钩环栓线的一端为套设于最右端轨道车右侧套柱上的环状结构,钩环栓线中部位于滑轮上,钩环栓线另一端设有用于悬挂左量筒的挂钩,U形管底部连接于伸缩杆底端,伸缩杆顶端固定于顶板底部,伸缩杆驱动器连接于伸缩杆;U形管的一端伸入左量筒,U形管另一端伸入右量筒,抽吸器连通于U形管进行瞬时抽气;补水管朝向右量筒,电磁阀设于补水管上控制补水;左、右量筒的内侧壁一侧设有第二发光管阵列,内侧壁另一侧设有第二感光管阵列,第二发光管阵列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第二发光管,第二感光管阵列包括与第二发光管一一对应的用于接收第二发光管发射的激光的第二感光管;右量筒和左量筒的结构相同;
总控箱电连接于第一发光管阵列、第一感光管阵列、第二发光管阵列、第二感光管阵列、左升降柱、右升降柱、中升降柱、伸缩杆驱动器、抽吸器和电磁阀。
按以上方案,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设于测试轨道一端,第二立柱设于测试轨道另一端。
按以上方案,总控箱包括微处理器、显示器、扬声器和键盘;微处理器电连接于第一发光管阵列、第一感光管阵列、第二发光管阵列、第二感光管阵列、左升降柱、右升降柱、中升降柱、伸缩杆驱动器、抽吸器和电磁阀;显示器、扬声器和键盘电连接于微控制器进行人机交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01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