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埋式电缆分支箱的密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19336.4 | 申请日: | 2020-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0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万达海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5/10 | 分类号: | H02G15/1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盟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13 | 代理人: | 周荣 |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电缆 分支 密封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分支箱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埋式电缆分支箱的密封结构,包括地埋式电缆分支箱以及设置在其上的密封定位连接板、橡胶密封胶条和内嵌定位橡胶条,所述地埋式电缆分支箱的正面开设有内嵌凹槽和方形凹槽,且方形凹槽分布在内嵌凹槽的四角。该地埋式电缆分支箱的密封结构,通过利用连接支撑定位板和紧固螺栓之间的配合使用,能够方便将密封定位连接板连接固定在地埋式电缆分支箱上,使得该密封件连接的更加稳定,同时采用气体导出管和密封螺帽的设置,能够方便对地埋式电缆分支箱和橡胶密封胶条之间进行泄压,方便打开箱门进行检修,提高了其检修的便捷性和连接构件之间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支箱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埋式电缆分支箱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工业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电网改造已全方位启动。地下主线电缆在一定的距离需要实现多回路分支配电时,采用电缆分支箱作为配电的重要配套设备是既经济又方便安全的一种办法,而地埋式电缆分支箱以灵活、经济、可靠的方式实现电力电缆互连与对接,其简单、便捷的联接组合形式,使它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下替代了电缆中间接头。它安装在铁路线两侧的电缆沟内,可节省设备和工程的投资,并在整个配电网络实现全绝缘、全密封、全屏蔽,从而大大降低了线路的故障率,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由此可知地埋式电缆分支箱是电力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分支箱的密封结构是地埋式电缆分支箱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为了保证地埋式电缆分支箱更好的使用,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现有的地埋式电缆分支箱密封结构,大多是直接采用密封条对电缆分支箱和其箱门之间进行密封,而采用这种方式,外界的水珠容易渗透至电缆分支箱的内部,影响电缆分支箱内部元器件的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地埋式电缆分支箱的密封结构,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埋式电缆分支箱的密封结构,具备结构稳定,密封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电缆分支箱的密封结构,包括地埋式电缆分支箱以及设置在其上的密封定位连接板、橡胶密封胶条和内嵌定位橡胶条,所述地埋式电缆分支箱的正面开设有内嵌凹槽和方形凹槽,且方形凹槽分布在内嵌凹槽的四角,所述地埋式电缆分支箱上设置有位于内嵌凹槽正面的密封定位连接板,所述密封定位连接板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胶条和内嵌定位橡胶条,所述橡胶密封胶条的内部开设有框形内凹槽,所述地埋式电缆分支箱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真空抽气泵,所述真空抽气泵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气体输出导接管,所述气体输出导接管的一端贯穿地埋式电缆分支箱并延伸至橡胶密封胶条的内部且与框形内凹槽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橡胶密封胶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框形内凹槽内部相贯通的气体导出管,且气体导出管的一端延伸至地埋式电缆分支箱的外部并螺纹套装有密封螺帽。
优选的,所述密封定位连接板的正面固定套装有位于橡胶密封胶条外周的挤压对接吸盘,且挤压对接吸盘均匀的分布在密封定位连接板上,所述密封定位连接板的四周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撑定位板,且连接支撑定位板的内部螺纹套装有紧固螺栓。
优选的,所述连接支撑定位板的大小与方形凹槽的大小相互适配,且连接支撑定位板内部的紧固螺栓与地埋式电缆分支箱的内部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嵌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凸起颗粒,且内嵌凹槽的内部与内嵌定位橡胶条的外部挤压嵌套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嵌定位橡胶条的截面为T字形,且内嵌定位橡胶条上设置有棱角。
优选的,所述橡胶密封胶条的截面为凹字形。
优选的,所述地埋式电缆分支箱关闭箱门时,所述橡胶密封胶条先与地埋式电缆分支箱上的箱门接触,且地埋式电缆分支箱上的箱门与橡胶密封胶条接触后再与挤压对接吸盘接触。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万达海缆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万达海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93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