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混气混配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19229.1 | 申请日: | 2020-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8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袁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兴毅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5/06;F17C13/04;F17C1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混气混配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混气混配系统,其涉及供气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混气的压力不一致,混气效率慢且混合后的气体质量差的问题。包括有进气单元,所述进气单元连接有混气单元,所述混气单元的左侧设置有出气单元,所述混气单元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混气单元与出气单元之间设置有检测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反馈控制进气单元。本发明通过控制单元中的计算机的设置,保证混制过程的智能化,整个混制过程中不会产生漏气以及气体爆仓的安全问题,混制气体的精度高且混制效率高,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混气混配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和医用气体通常都是在制气厂生产,然后将气体压缩储存在容器中,通过运输到使用单位。各使用单位根据各自的需求,建造各自的供气气源站,将压缩储存在容器中气体输送到输气管道中。为保证安全可靠的连续供气,气源站需要配备专用的气源设备。常规的气体压缩储存方法只能将气体体积压缩100~200多倍。随着制气技术的提高,发展了更经济有效的低温液化储存,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了800多倍。综合用气成本只有压缩储存方法的60%左右,在各类供气系统中使用越来越广泛。
早期气体低温液化储存应用时,仍采用气体压缩储存的使用式方,一般采用一备一用的双侧汇流排系统实现连续不间断供气。低温储尽管采用了良好的保温材料保温,但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会出现自然蒸发现象,通常日蒸发量在5%左右。尽管可以采用一些背压阀回收,也只适用于小用气量的从低温储罐的气相口用气。但对于大用量场合,需从低温储罐液相口引入气源,然后由汽化器汽化,增大供气流量。而作为备用侧低温液化储存气源时,在备用时间里汽化器中会不断汽化,出现大量的损耗,起不到备用作用,不适用于采用汽化器的大供气场合。若采用电磁控制低温液体进入汽化器的方法,又会带来低温控制设备的技术难度,控制系统也复杂起来。此外,相对气体压缩储存气体低温液化储存设备投资大,尤其是采用一备一用的双侧供气系统,需要双倍低温储存设备投资,资金占用大。
随之出现了外部混合式供气系统方案,该系统方案中以气体低温液化储存作为主供气源,气体压缩储存作为辅助及应急气源。低温液化储存气体耗尽后,由压缩储存气源辅助或应急供气。待更换低温液化储存气源后,重新由低温液化储存气源供气。这样的方案中低温液化储存气源与压缩气体汇流排是各自独立的系统,没有联动控制关系,只有当低温液化储存气源压力低于一定值时,压缩气源汇流排才开始辅助供气,供气压力低于正常供气压力,不能保证正常的供气压力。供气质量受影响。
现有的混气采用工作人员逐一度量后在指定的混气装置中进行混制,在实际混制中会出现压力不一致或比例不协调导致气体混制后无法进一步使用,延长了工作周期且不利于生产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混气混配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的混气的压力不一致,混气效率慢且混合后的气体质量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混气混配系统,包括有进气单元,所述进气单元连接有混气单元,所述混气单元的左侧设置有出气单元,所述混气单元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混气单元与出气单元之间设置有检测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反馈控制进气单元。
优选的,所述进气单元中设置有多组进气源,所述相邻的进气源之间相互独立设置,所述进气源的下方设置与之对应的气体减压阀,所述气体减压阀的下方设置有气体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多组进气源由左向右依次是A类气体、B类气体以及C类气体,所述多组进气源的气体可以更换为多组不同的气体,所述A类气体的下方不设置有气体比例阀,所述其他两类的气体的下方均设置有气体比例阀。
优选的,所述混气单元中设置有气体混合装置,所述气体混合装置上设置有气体防漏装置,所述气体混合装置中还设置有安全压力监测装置。
优选的,所述出气单元中包括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的下方设置有混合气体输出装置,所述混合气体输出装置外侧连接有气体接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兴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兴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92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电机控制器的电动汽车反拖控制电路
- 下一篇:双模态信号处理系统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