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17924.4 | 申请日: | 2020-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6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 发明(设计)人: | 吴博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绿色轻化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20/14 | 分类号: | 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06;C08F220/20;C09J133/12;C09J7/30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肖玲珊 |
| 地址: | 10110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性 丙烯酸酯 乳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光学制品、电子信息产业等材料领域的保护膜胶带用途,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已酯、甲基丙烯酸酯异冰片、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乳化剂、引发剂、残留单体处理剂、酸碱值中和剂和去离子水。得到的热塑性丙烯酸酯乳液,是一种高温压合热塑粘着剥离力35gf/25mm力学性能的乳液,不具备压敏性粘着性能,属于无苯、无卤、无醛的水基制品,既突破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积累长久的技术壁垒,也实现了“油改水”的生产加工方式,方法简单,成本低,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利于下游终端客户涂覆加工生产使用,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对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技术监督,也具备更大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制品、光学膜材、晶元、芯片、PCB印刷电路板、FPC柔性电路板、柔性可折叠显示屏、电子信息产业等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一种热塑性丙烯酸乳液或溶剂型丙烯酸树脂,经由定量涂覆在薄膜介质,制成热塑粘着保护膜胶带,因具有热塑性粘着力学性能及透光率、抗水白化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显示屏、软性电路板、晶元、芯片、偏光片、光学材料、钢化玻璃,以及电子信息产业材料领域面板或材料表面进行高温压合固定,起到遮蔽保护作用。
目前,现有的产品技术来源与供货渠道,主要来自进口产品,如日本有沢株式会社的热塑性粘着保护膜胶带,及日本三菱、日本综研、日本昭和等厂家供应的热塑性溶剂型丙烯酸树脂,技术来源明显短缺,供货渠道狭窄,因而造成热塑性保护膜胶带与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奇货可居,附加值高达300~600%,国内虽有少数厂家生产,但由于配方技术方案,对热塑性粘着力学性能的技术处理措施存在壁垒,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存在移位、残胶、粘着剥离力过大等缺陷,而无法全面性推广市场应用。
另外,由于现有的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性质均为溶剂型树脂,有机溶剂含量均50%,有机溶剂含量高,生产使用与储存存在安全隐患,对生态环境污染因素严重。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对VOC排放进行严格控制,“油改水”将成为复合材料产业唯一的出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要解决丙烯酸酯乳液的热塑性粘着力学性能不稳定,导致高温压合粘着固定的移位或脱落、残胶、剥离力50gf/25mm等缺陷,严重性影响下游终端客户的加工制程,以及常态化热塑性树脂为溶剂型树脂的危害性与安全使用性,提供一种260℃高温压合粘着保护固定,剥离力均35gf/25mm,透光率91.50%的热塑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乳液,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份包括单体、乳化剂、引发剂、残留单体处理剂、酸碱值中和剂和去离子水:
所述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2-乙基已酯(2-EHA)、甲基丙烯酸异冰片(IBOMA)、丙烯酸(AA)、丙烯酸-2-羟乙酯(HEA);
所述乳化剂为阴离子十二烷基硫酸钠(SLS);
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APS);
所述残留单体处理剂为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
所述酸碱中和剂为氨水。
优选的,所述的热塑性丙烯酸酯乳液,其原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组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23.50~27.00%;
丙烯酸-2-乙基已酯:16.00~19.50%;
甲基丙烯酸异冰片:8.00%;
丙烯酸:0.60%;
丙烯酸-2-羟基乙酯:0.60%;
阴离子十二烷基硫酸钠:0.96%;
过硫酸铵:0.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绿色轻化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绿色轻化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79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