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源动力驱动型升降工作梯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7571.8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8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全苓;蔡灵冲;王泽辉;吴金辉;炉明文;刘天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挚美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06 | 分类号: | B66F7/06;B66F7/08;B66F7/28 |
代理公司: | 广州蓝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2 | 代理人: | 陈梓赫;欧阳凯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贤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驱动 升降 工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源动力驱动型升降工作梯,属于大型装配型架。本发明包括底部框架,底部框架的顶部通过两侧的剪叉升降机构支撑安装有铝制升降平台,铝制升降平台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容置气液增压泵组件的操作台,每个剪叉升降机构上安装有用于对铝制升降平台顶升的液压气缸组件,液压气缸组件与气液增压泵组件相连并提供液压动力来驱动液压气缸组件的顶升动作,本发明采用气液增压泵驱动液压气缸组件,安全性和实用性更加符合要求,增加了产品的实用性;升降平台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剪叉升降机构,加强了平台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型装配型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源动力驱动型升降工作梯。
背景技术
液压系统具有功率重量比大、容易实现各种传动运动、负载特性好、快速性好、自动润滑、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在航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飞机工作梯升降的驱动通常由电驱动液压系统实现,通过电机增压驱动液压泵提供工作梯的升降动力,该种驱动方式存在以下缺点:大功率电机工作易产生热量,容易产生电火花,存在漏电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源动力驱动型升降工作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源动力驱动型升降工作梯,包括底部框架,底部框架的顶部通过两侧的剪叉升降机构支撑安装有铝制升降平台,铝制升降平台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容置气液增压泵组件的操作台,铝制升降平台上安装有手摇泵,每个剪叉升降机构上安装有用于对铝制升降平台顶升的液压气缸组件,液压气缸组件上安装有用于对其进行自锁的气缸机械锁机构,液压气缸组件与气液增压泵组件相连并提供液压动力来驱动液压气缸组件的顶升动作,液压气缸组件与手摇泵结构相连并提供液压动力来驱动液压气缸组件的顶升动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底部框架的底部四角安装有地脚滚轮组,在底部框架的两侧壁上通过支架安装有螺杆支撑,底部框架的头部侧壁上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架固定安装有稳定导轨,在底部框架的尾部设有尾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铝制升降平台外围固定安装有平台护栏,铝制升降平台靠近操作台的一端设置有对开门,操作台的两侧设有移动护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剪叉升降机构包括通过铰接座铰接在底部框架顶部的第一剪叉杆、通过铰接座铰接在铝制升降平台底部的第三剪叉杆,所述第一剪叉杆和第二剪叉杆的中心通过剪叉主轴铰接相连,第一剪叉杆、第二剪叉杆的顶端分别与底部框架的两侧壁上通过铰接座铰接相连;所述第三剪叉杆和第四剪叉杆的中心通过剪叉主轴铰接相连,第三剪叉杆、第四剪叉杆的底端分别与底部框架的两侧壁上通过铰接座铰接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气液增压泵驱动液压气缸组件,在相同作用下,气液增压泵的输出动力与电机增压泵基本一致,但气液增压泵增压驱动减少了电线漏电危险,安全性和实用性更加符合要求,增加了产品的实用性。同时气液增压泵直接设置于操作台上,开放式可拆卸的放置,方便维修保养和操作,能够更有效及时的进行调整。
2、本发明采用贴地式设计,通过降低平台高度提高平台的稳定性及抗风能力。通过设计底部框架离地高度为80mm,并配合尾板可以轻松上下货物,提高工作效率。
3、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剪叉升降机构直接设置于升降平台的正下方,本发明中升降平台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剪叉升降机构,加强了平台的稳定性,底部框架及剪叉升降机构采用Q345B材质,具有强度高、比重轻的特点,升降平台采用为全铝合金材质6061T5材质,平台强度高,可以安全载重500Kg。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挚美航空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挚美航空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75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