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综合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7552.5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4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戴礼松;刘文成;侯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德尔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62;G06T7/90;G06K9/62;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殷娟 |
地址: | 239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缆 生产 综合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电缆生产检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综合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用于设定生产数据标准范围的标准范围设定模块,以及用于设定生产数据允许误差范围的误差范围设定模块,控制器与用于根据标准范围采集标准生产数据的标准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控制器与用于根据误差范围采集误差生产数据的误差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标准数据采集模块、误差数据采集模块与用于根据标准生产数据、误差生产数据拟合检测模型的检测模型拟合模块相连,控制器与生产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对电缆生产数据进行有效监测、电缆分类容易出错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生产检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综合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提速,昂贵的路由资金以及城市市容的整体要求已不允许再建造大规模的架空输电线路,越来越多的已有架空输电线路被改为耐受性好、可靠性高的电缆线路,电缆线路在城市电网中的占比越来越大。35千伏及以上的高压输电电缆往往承担着变电站及用户电能的输送任务,高压电缆线路一旦发生事故将对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降低电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或事故的可能性,需要在电缆生产过程中对其生产数据进行严格监测,以保证电缆的生产质量。在运输电缆时,还需要对生产的电缆进行准确高效地分类,而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人为经验判断电缆类别,会出现电缆错误输送,进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综合检测系统,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对电缆生产数据进行有效监测、电缆分类容易出错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综合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用于设定生产数据标准范围的标准范围设定模块,以及用于设定生产数据允许误差范围的误差范围设定模块,所述控制器与用于根据标准范围采集标准生产数据的标准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用于根据误差范围采集误差生产数据的误差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所述标准数据采集模块、误差数据采集模块与用于根据标准生产数据、误差生产数据拟合检测模型的检测模型拟合模块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生产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用于检测生产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的检测结果判断模块相连;
还包括用于采集电缆图像、电缆截面图像的电缆图像采集模块,所述控制器与用于存储各类模板电缆数据的模板数据存储模块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用于对电缆图像进行尺度变换的第一图像处理模块相连,所述第一图像处理模块与用于从迟钝变换后的电缆图像中识别电缆区域的电缆区域识别模块相连,所述电缆区域识别模块与用于计算电缆区域与模板电缆数据之间灰度直方图的区别值的第一数据计算模块相连;
所述控制器与用于从电缆截面图像中识别导体区域的导体区域识别模块相连,所述导体区域识别模块与用于保留导体区域中反光区的第二图像处理模块相连,所述第二图像处理模块与用于根据反光区构建关于导体面积特征矩阵的特征矩阵构建模块相连,所述特征矩阵构建模块与用于计算导体面积特征矩阵与模板电缆数据之间的区别值的第二数据计算模块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用于根据第一数据计算模块、第二数据计算模块的计算结果判断待测电缆所属类型的电缆类型判断模块相连。
优选地,所述检测模型拟合模块根据标准生产数据、误差生产数据拟合生成基于高斯分布的检测模型。
优选地,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模块根据基于高斯分布的检测模型中位于标准范围内标准生产数据的比例、位于误差范围内误差生产数据的比例设定正常数据判断范围。
优选地,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模块判断生产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生产数据是否位于正常数据判断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德尔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德尔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75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