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紧装置、焊接设备及焊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6721.3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74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彭和永;蒋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尚素丽;李健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紧 装置 焊接设备 焊接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紧装置、焊接设备及焊接系统。其中,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焊接基座(2)和设置于所述焊接基座(2)上的分别用于压紧待焊接的两个所述工件的一对压轴机构,所述压轴机构包括压轴(3)和用于将所述压轴(3)安装于所述焊接基座(2)的安装单元,所述压轴(3)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单元,以在压制所述工件时能够绕所述压轴(3)的轴线转动,从而在压紧所述工件的同时不会阻碍所述工件向焊缝方向收缩。该压紧装置、焊接设备及焊接系统可以防止焊缝焊后产生角变形和错边,不会阻碍工件向焊缝方向收缩,防止焊缝开裂,提高焊缝质量和焊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紧装置、焊接设备及焊接系统。
背景技术
泵车是建筑施工中最常用的一种混凝土泵送设备,为了提升泵车整车性能,降低油耗,需要尽可能的控制整车的重量,因此在满足泵车受力及强度的基础上,泵车的臂架和支腿等高强钢结构件的腹板及盖板焊件通常采用厚薄板对接的形式。通常泵车产品型号和臂架型号较多,每款型号的泵车臂架上的对接焊缝位置、角度都存在差异,臂架的长和宽的尺寸不同,臂架长度约为4000mm~10000mm、宽度约为150mm~500mm。臂架腹板和盖板为零件折弯后组对拼接而成,焊缝质量要求高,需要100%无损探伤检测合格。由于泵车臂架的对接焊缝为短焊缝,臂架对接焊缝方向设计与臂架长度方向不垂直,而且对接焊缝两侧的母材存在板厚差,焊缝需要单面焊接双面成型,焊缝正、背面余高值需为0~1mm;所以不容易实现自动化焊接。目前行业中基本为人工手工焊接,但是人工手工焊接会存在以下问题:效率低;焊缝外观和内部质量差;焊缝两侧母材存在板厚差,焊接时薄板侧膨胀值大于厚板侧,薄板侧容易产生波浪变形,导致焊缝焊后存在错边的情况;焊缝两侧母材未固定和限位,焊后焊缝角变形较大,焊后需要增加一道校平工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紧装置、焊接设备及焊接系统,该压紧装置、焊接设备及焊接系统可以防止焊缝焊后产生角变形和错边,不会阻碍工件向焊缝方向收缩,防止焊缝开裂,提高焊缝质量和焊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焊接基座和设置于所述焊接基座上的分别用于压紧待焊接的两个所述工件的一对压轴机构,所述压轴机构包括压轴和用于将所述压轴安装于所述焊接基座的安装单元,所述压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单元,以在压制所述工件时能够绕所述压轴的轴线转动,从而在压紧所述工件的同时不会阻碍所述工件向焊缝方向收缩。
优选地,所述安装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压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压轴能够绕所述压轴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转动,所述压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固连,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焊接基座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压轴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带动下绕所述压轴的轴线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焊接基座连接的压轴支座和设置于所述压轴支座上的第一销轴,所述压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销轴连接并彼此轴线垂直设置,所述压轴支座包括一对第一腔体,一对所述第一腔体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腰型孔,所述第一销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一对所述腰型孔。
优选地,所述压轴支座包括一对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壁和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所述第一销轴的顶端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锁紧件和锁紧基座,所述锁紧基座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焊接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销轴的轴线与所述压轴的轴线一致,所述压轴的第二端通过所述锁紧件锁紧于所述锁紧基座上。
优选地,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螺栓和第三销轴,所述第三销轴穿设于所述锁紧基座上,所述第三销轴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端形成有用于所述锁紧螺栓穿过的通道,所述锁紧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让位腔,以使所述锁紧螺栓穿过所述通道能够进入所述螺纹孔中与所述第三销轴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67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废浆处理用回收循环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仿真运行支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