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塑黏性土地区沉井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16335.4 | 申请日: | 2020-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1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徐升桥;邹永伟;金令;简方梁;韩广晖;殷晓波;杨喜文;檀维超;杨宝山;余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3/00 | 分类号: | E02D23/00;E02D23/08;E02D23/14;E02D23/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陈亚斌;关兆辉 |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黏性 土地 沉井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硬塑黏性土地区沉井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井壁、隔墙、第一刃脚和第二刃脚;隔墙设置在井壁内,用于将所述沉井均匀分割成多个隔仓;所述第一刃脚设置在井壁的底部,第一刃脚的表面覆盖有第一钢板,所述第一钢板的形状与第一刃脚的形状相同;第二刃脚设置在隔墙的底部,第二刃脚的表面覆盖有第二钢板,所述第二钢板的形状与第二刃脚的形状相同。本发明通过现场浇筑沉井,沉井内通过隔墙分割成多个均匀的隔仓,井壁和隔墙下方的刃脚上覆盖钢板;突破硬塑黏性土地区不适合修建沉井基础的限制,解决硬塑黏性土地区沉井建造的技术难题,确保大型沉井建造的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硬塑黏性土地区沉井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沉井基础,结构刚度大、承载能力强,适合作为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的索塔基础、锚碇基础。通过井内取土克服井壁与土层间的摩阻力与刃脚反力,使沉井沉入地面以下的设计标高位置,沉井基础的难点在于下沉施工。大跨度桥梁的沉井基础,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应用较多,地层以淤泥质土、砂土为主,土层含水量高,部分沉井在水中建造。在我国北方硬塑黏性土地区,硬塑黏性土层的摩阻力大,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一定深度,沉井建造面临下沉困难,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建造技术不适用于北方硬塑黏性土地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塑黏性土地区沉井及其施工方法,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硬塑黏性土地区沉井,包括井壁、隔墙、第一刃脚和第二刃脚;所述隔墙设置在井壁内,用于将所述沉井均匀分割成多个隔仓,所述每个隔仓的转角处均设置有倒角;所述第一刃脚设置在井壁的底部,第一刃脚的表面覆盖有第一钢板,所述第一钢板的形状与第一刃脚的形状相同;第二刃脚设置在隔墙的底部,第二刃脚的表面覆盖有第二钢板,所述第二钢板的形状与第二刃脚的形状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厚度为10mm~20mm;所述隔墙底面与第二刃脚底面的距离为50cm。
可选地,所述井壁的外侧埋设有横向供气管,每个横向供气管外侧的井壁上均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为四棱台形,所述凹槽的顶面与横向供气管接触,凹槽的底面设置在井壁的外表面;所述凹槽顶面正对的横向供气管上设置有喷气孔。
可选地,所述喷气孔设置在横向供气管的上侧;所述凹槽的底面为等腰梯形,底面所形成的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大于下底;凹槽的顶面在底面上的正投影位于底面的下侧。
可选地,所述横向供气管包括多个,每个所述横向供气管均互相平行,每个所述横向供气管均与纵向供气管热熔连接;两个相邻的横向供气管外侧的凹槽相间设置。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顶面和底面之间的距离为3cm~5cm,两个相邻的凹槽之间的间距为1.0m~1.5m,每个凹槽对应的喷气孔有4-6个。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塑黏性土地区沉井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去除表层浮土,将去除表层浮土的基坑夯实;在夯实后的基坑中铺设砂垫层;砂垫层采用分层填筑,并利用振动棒将中粗砂振捣密实;砂垫层填筑完成后,进行承载力实验,确保满足施工要求;施工第一刃脚和第二刃脚,第一刃脚和第二刃脚施工完成后,对每个第一刃脚和第二刃脚的侧面回填中粗砂并振捣密实;然后在第一刃脚和第二刃脚的基础上进行井壁的浇筑;在下沉施工时,先采用干挖取土法施工;当沉井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无渗水或渗水量较少时,采用冲吸泥排水下沉法施工;当沉井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渗水量较大时,采用空气吸泥不排水下沉法施工;在下沉施工过程中,遇到坚硬黏土层或硬质胶结状圆砾土层,采用干挖取土法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63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