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灶具、用于其防干烧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4978.5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1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段耀铎;陈汉臻;贺立军;李海平;王京华;郑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3/12 | 分类号: | F24C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徐富杰 |
地址: | 2661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灶具 用于 防干烧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灶具。该灶具包括接触部、导电性检测装置和电容检测装置,导电性检测装置设置于接触部,并被配置为检测放置在接触部上的锅具的导电性;电容检测装置设置于接触部,并被配置为与放置在接触部上的锅具接触。通过在灶具上设置接触部与导电性检测装置、电容检测装置,实现根据锅具的导电性对锅具材质进行判断,并在锅具导电性符合非金属锅具材质的情况下,根据锅具的材质确定控制灶具停止加热的防干烧温度,实现了精确的材质判断,以对不同材质锅具进行精准防干烧,有效的降低了防干烧的误判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灶具、用于其防干烧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干烧是指对空锅进行长时间加热,由于加热时间过长导致锅内烧干、烧糊,是一种常见于厨房中的安全隐患,锅具干烧会导致锅具变色、变形,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导致火灾。目前,家用灶具中常见防干烧功能,通过在锅具达到设定阈值时自动关闭灶具,实现对锅具的防干烧控制,起到保护锅具的作用。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通过检测锅具的导电性,进而进行锅具材质判断,以执行与锅具材质相对应的防干烧策略。但对于部分使用时间较长的锅具来说,其底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附着了大量油污,导致在对其进行导电性检测时,容易出现误测现象,导致对其材质进行误判,使得在执行与材质相对应的防干烧控制时,出现误判,防干烧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用于其防干烧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仅通过温度信息对锅具进行防干烧控制时出现的误差较大,防干烧效果有限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灶包括接触部,还包括:导电性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接触部,并被配置为检测放置在接触部上的锅具的导电性;电容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接触部,并被配置为与放置在接触部上的锅具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灶具防干烧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锅具导电性检测结果;在所述锅具的导电性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电容检测装置检测的电容值;根据所述电容值确定锅具材质,并执行与所述锅具材质相对应的防干烧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灶具防干烧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程序指令时,执行上述的用于灶具防干烧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用于灶具防干烧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灶具上设置接触部与导电性检测装置、电容检测装置,检测放置在灶具加上的锅具的导电情况,和/或,电容变化情况,从而实现根据锅具的导电性对锅具材质进行判断,并在锅具导电性符合非金属锅具材质的情况下,根据锅具的电容值变化情况对锅具的材质进行二次判断,并根据锅具的材质确定控制灶具停止加热的防干烧温度,当锅具的温度大于防干烧温度时,控制灶具停止加热以防止出现干烧问题。通过对不具备导电性的锅具进行电容检测,实现了精确的材质判断,以对不同材质锅具进行精准防干烧,有效的降低了防干烧的误判率。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视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灶具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灶具防干烧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灶具防干烧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振荡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49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